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1-11-15
  • 题量:11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975

广东省云浮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横线1分,共7分。)
(1)岱宗夫如何?                。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 陶渊明《归园田居》)
(3)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4)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山下兰牙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苏轼《浣溪沙》)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871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题1分,共4分)
(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 (              )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全体都震悚起来。                  (          )
(3)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zhù zú 欣赏飞瀑流泉。        (         )
(4)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 
文数字,人们岂能wú dòng yú zhōng。                      (              )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4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B.事件发生后,校长就跟老师研究,决定针对这个事件进行一次教育。(修改:句子表达不明确,把“教育”改为“教训”)
C.李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不 仅”“而且”后面的内容调换)
D.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删去“切忌”或“不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4
4、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描写一位清洁工的背影。
路灯  清扫  蹒跚  烈日  暮霭  挥汗如雨   落叶满地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131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首先,确定好研究的主题,然后计划你所需查阅资料的地方,或图书馆、或实地调查、或采访、或上网查阅收集。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首先要查“书 目索引”,然后查找相对的书目和资料。查阅图书资料,重要的内容要做摘录、做札记、还可复印。实地考察,不仅要做好文字记录,还可拍摄实景记录,调查采访,最后分类整理调查资料。网上查阅,首先要确定好查阅的主题,再利用常用的“百度”“搜狐”搜索引擎搜集,打开相关的网站或网页查阅。网络资料 往往是宝藏与垃圾共存,搜索时要注意鉴别和判断资料的真伪。最后,筛选信息,汇总编辑成册,与同学们共享。     
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哪几种?
搜集资料有哪四个步骤?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248
6、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 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世人盛爱牡丹/山寺桃花始盛开 B.香远益清/开卷有益
C.亭亭净植/东西植松柏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                                                          
。(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本文以花喻人,用菊花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情。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4
7、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 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 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条理清晰,结构分明。
B.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C.第③段加点词“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为了说明物候来临的每个因素,作者都举有实例,使文章说服力强,容易让人明白。

决定了物候现象的来临因素有:             、             、              和

第 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611
8、

⑴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⑵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⑶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⑷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⑸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⑹女孩愣住了。
⑺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⑻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⑼这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B.第(1)段加点的“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只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
C.第(6)段独句成段,突出了女儿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D.第(9)段中两个双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在行文引用了他人的话。

小女 孩流了几次泪?分别在什么时候?都是因为什么?
文中第⑺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⑼段的理解。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923
9、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这名文便即传遍了全城,人人当作有趣的话柄。
……
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第一个进去的学校,目下不知道称为什么了,光复以后,似乎有一时称为雷电学堂,很象《封神榜》上“太极阵”、“混元阵”一类的名目。总之,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通。功课也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It is a cat.”“Is it a rat?”一整天是读汉文:“君子曰,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爱其母,施及 庄公。”一整 天是做汉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颍考叔论》,《云从龙风从虎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论》。
……
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近来是单是走开也就不容易,“正人君子”者流会说你骂人骂到聘书,或者是发“名士”脾气,给你几句正经的俏皮话。不过那时还不打紧,学生所得的津贴,第一年不过二两银子,最初三个月的试习期内是零用五百文。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路学堂去了,也许是矿路学 堂,已经有些记不真,文凭又不在手头,更无从查考。试验并不难,录取的。                         (选自鲁迅的《琐记》)
鲁迅离开故乡的原因是什么?他最初选择了什么学堂?后来又去考什么学堂?(3分)
在最后一段中,鲁迅用了哪一个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对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你是否赞同鲁迅的这种看法?请说出具体的理由。(5分)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445
10、

作文
19. 题目: 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请以“我因          而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字数不少于500。 

  • 题型:20
  • 难度:较难
  • 人气:1773
11、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视:瘿(yǐ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焦:同“憔”,细瘦。)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故:         (2)不求善药去尔病  尔: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南岐人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