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市教研室九年级考前测试01历史试卷
一位英国作家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这样我们就清账了。”(转引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这里所说的被英国拿走的岛屿是指
A.澳门岛 | B.香港岛 |
C.台湾岛 | D.辽东半岛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38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
A.洋务运动 | B.百日维新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6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作者的观点反映了
A.洋务运动产生的作用 | B.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 |
C.辛亥革命发动的初衷 | D.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目标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99
在某校的文史整合课堂上,同学们观看了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阿Q正传》,以下是同学们进行的评论,其中不妥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B.改变了社会习俗,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
D.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封建的任务任重道远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55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造成日本成为“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包括
①明治维新 ②黄海大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中日建交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42
《申报》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中文报纸。以下内容不可能在1905年的《申报》上看到的是
A.科举制度废除 | B.中国同盟会成立 |
C.商务印书馆创办 | D.京张铁路设计成功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20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某校举行毛泽东事迹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③④②① | D.②③④①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92
某班开展《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的课堂活动,以下歌曲与之反映的时代主题对应无误的是
A.《国民革命军军歌》——推翻封建统治 |
B.《松花江上》——争取国内和平 |
C.《四渡赤水出奇兵》——挽救民族危机 |
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保卫国家安全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95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3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题先后是
A.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觉醒 |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16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①改革开放 ②自力更生
③艰苦创业 ④创新和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89
1978年小岗村农民在签订契约时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这份契约主要改变的是
A.农民的阶级属性 | B.农民的生产方式 |
C.土地的所有权 | D.土地的使用权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41
邓小平同志在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以下政策体现了邓小平上述观点的是
A.一国两制 | B.民族区域自治 |
C.科教兴国 | D.和平统一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75
“它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从而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引自《全球通史》)材料中的“它”是指
A.内燃机 | B.电动机 |
C.发电机 | D.蒸汽机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54
下图反映的史实直接影响了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B.三角贸易的进行 |
C.人文主义的形成 | D.美国的诞生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20
民主政治一直都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以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是
A.《权利法案》 | B.《1787年宪法》 |
C.《人民宪章》 | D.《共产党宣言》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21
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其诗歌《自由与爱情》中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著名诗句。以下与裴多菲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为追求“民族自由”而亡故的是
A.林则徐 | B.杨靖宇 |
C.章西女王 | D.玻利瓦尔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5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前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以下选项与这个”年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罗斯福新政 |
B.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D.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88
2014年2月8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魏苇在与尼赫鲁大学师生座谈时曾引用圣雄甘地的话:“中国和印度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同路人。”中印发展的“同路人”体现在
①都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②近代遭受长期侵略的遭遇相似
③独立后社会制度相同
④都成为当今世界正在崛起的重要国家力量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3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提升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局面最早应当出现于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C.20世纪九十年代 | D.21世纪初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54
神十航天员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天宫一号上给地面的中小学生讲课。这种“天地互动”的授课形式反映了
A.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 |
B.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大大提升 |
C.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
D.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96
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孔子 图二 但丁
(1)图一人物有哪些政治主张?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2)图二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3)思想意识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以上两位人物的思想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状况?
- 题型:41
- 难度:较易
- 人气:314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汉代讲学图 图二:京师同文馆
图三:京师大学堂 图四:( ) 图五:北京大学
(1)请在图注中的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名称。
(2)图一中讲学的内容在我国封建时代的地位如何?以图五为中心进行的什么运动提出的观点与此大相径庭?
(3)按照一定标准选出一幅与其他四幅不同的图片并说出理由。
(4)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 题型:4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8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中国的贫穷及其与发达世界的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鸿沟直言不讳,他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获得外部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 1992年1月17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开始他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前后35天时间,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
材料三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走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治国方略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183
伴随着英、美、法等大国的崛起和发展,一批批革命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右图人物是坐落于美国首都某一总统纪念堂中的雕塑,请你围绕此人物完成短文。(提示:内容应包括所属国家、时期、相关史实和评价)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5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19-1939年,如果说前十年似乎在逐步恢复一战后的新秩序,那么后十年则又一点点地点燃了二战的烽火。
——《二十年危机》
材料二 此战役德法双方投入了近200万兵力,伤亡人数共计达100多万。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法军反攻开始以后,逐次收复了大片土地,德军节节败退。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
——《战史今日》
材料三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经典人文地理》
(l)请分别说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促使“一战后的新秩序”建立和“二战的烽火”点燃的因素各一点。(2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些战役的情况?
(3)请说出这些战役所属的战争的相同和不同各一点。(2分)
(4)从以上分析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