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 编号:81757
  • 题量:29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试卷
  • 更新:2020-03-18
  • 人气:1530

[广东]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卷(广东省广州市)

1、

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羊毛围巾

B.

塑料包装袋

C.

玻璃杯

D.

木质桌椅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76
2、

乙醇( C 2 H 5 O H )是可再生资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 H 5 O H + 3 O 2 = 2 C O 2 + 3 H 2 O ,该化学方程式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 单质 B. 氧化物 C. D. 有机化合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43
3、

N a 2 S O 4 K 2 S O 4 等硫酸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0 C. + 4 D. + 6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20
4、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2
5、

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达的微粒,与所表达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2
6、

下列关于亚硫酸( H 2 S O 3 )的说法,正确的是

H 2 S O 3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1个 H 2 S O 3 分子中含1个 S O 2 分子 H 2 S 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g H 2 S O 3 S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2 1 + 32 + 16 × 100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05
7、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 l 2 O 3 )中提炼金属铝
B. 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 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 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4
8、

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反应①: 2 H 2 O 2 = M n O 2 2 H 2 O + O 2

反应②: 2 K n M O 4 = K 2 M n O 4 + M n O 2 + O 2

A.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 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 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95
9、

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 电解水得到的 H 2 O 2 质量比为2:1
D.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7
10、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C. 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 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3
11、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马铃薯 B. 鲫鱼 C. 花生油 D. 西瓜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84
12、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B.

C.

D.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15
13、

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 g F e S O 4 C u S O 4 B. F e C u H 2 S O 4
C. F e C u Z n S O 4 D. F e C u K O H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68
14、

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9.8% B. 10.2% C. 10.8% D. 19.6%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8
15、

某温度时,将20 g K N O 3 溶解在100 g 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 (溶质): m (溶剂)= 20 : 120
B.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 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130
16、

向含有酚酞的 N a O H 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可能是(

A. 5 B. 9 C. 12 D. 13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6
17、

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H 2 S O 4 溶液中滴加 B a ( O H ) 2 溶液 M g ( N O 3 ) 2 溶液中滴加 N a 2 S O 4 溶液 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 N H 4 ) 2 S O 4 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986
18、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 收集 O 2 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6
1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B. 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 N a O H 溶液已变质
C. 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 C a C O 3
D. 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00
20、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 C O 2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 N a C l 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 O 2 能与 N a C l 反应
B
50 时,将17 g K C l 固体加入50 g 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 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 时, K C l 的溶解度为17 g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D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是 C H 4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80
21、

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
(1)1个 C O 分子变成1个 C O 2 分子需要得到 O 原子。
(2)1个 O 2 分子与 C O 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C O 2
(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 C O 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M n C O 2 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9
22、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填代号)。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597
23、

已知镉( C d )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1)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化学方程式是
(2)将镉丝插入下列溶液有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
N a C l 溶液   ② H C l 溶液   ③ A g N O 3 溶液   ④ N a O H 溶液
(3)镍镉电池应用广泛,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将废旧镍镉电池中回收镉的一种方法如下:
步骤1:将废旧电池破碎成细颗粒后培烧,将镉转化为氧化镉( C d O );
步骤2: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
步骤2中氧化镉变成镉的化学方程式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4
24、

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 C u N O 3 2 溶液和 C u S O 4 溶液都含有大量(填离子符号)。
②向 C u N O 3 2 溶液中加入 N a O H 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向 C u S O 4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 C u N O 3 2 C u S O 4 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 C u S O 4 反应而不与 C u N O 3 2 反应的物质有(任举一例)。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550
25、

使用密度小、强度大的镁合金能减轻汽车自重,从而减少汽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1)镁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工业制镁的一种原理是 2 M g O + S i + 2 C a O = C a 2 S i O 4 + 2 M g ↑,抽走容器中的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且能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与 M g 反应使产品混有(填化学式)。
(3)制镁的原料 M g O 可从海水中获得。小华利用镁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模拟从海水中获取 M g O 的过程,实验如下:
步骤1:向上述废液中,边搅拌边分批加入 C a O ,至 M g C l 2 完全沉淀为止,过滤得 M g ( O H ) 2 固体。共消耗8.4 g C a O
步骤2:将 M g ( O H ) 2 固体加热分解为 M g O 和水,所得 M g O 的质量为4.0 g
①步骤2中 M g ( O H ) 2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通过所得 M g O 的质量计算上述废液中含 M g C l 2 的质量 m = g
③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步骤Ⅰ中反生的化学反应有:
C a O + H 2 O = C a ( O H ) 2 C a ( O H ) 2 + M g C l 2 = C a C l 2 + M g ( O H ) 2 ↓;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2
26、

甲、乙两个装置均可用于证明 S O 2 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在水面下松开橡皮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收集一瓶 S O 2 ,按乙装置组装仪器,打开活塞 K ,向长颈漏斗加水至如图位置,关闭活塞 K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1134
27、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X 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 C a C O 3 和稀盐酸制备 C O 2 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需制备22 g C O 2 ,不计实验损耗,至少需要消耗 g C a C O 3
(3)①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 O 2 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填字母,下同)。
②若要制备多瓶 C O 2 ,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收集装置应选择
(4)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 N 2 时,应选择组合而成的装置。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344
28、

粗盐中除 N a C l 外还含有 M g S O 4 以及泥沙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
(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
第一次:溶解时搅拌;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的原因:.


(4)看图可知,200C时 N a C l 的溶解度为g,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865
29、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 K C l , K 2 S O 4 , N H 4 H C O 3 , N H 4 C l 。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 H C l ,稀 H 2 S O 4 B a C l 2 溶液, A g N O 3 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总共可能:
假设1: K C l N H 4 H C O 3 ;假设2: K C l N H 4 C l
假设3: K 2 S O 4 N H 4 H C O 3 ;假设4: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先提出先用 A g N O 3 溶液确定是否含有 K C l ,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 N H 4 H C O 3 ,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假设2成立
步骤2:
  • 题型:33
  • 难度:较难
  • 人气: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