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南县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 B.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
C.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35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03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6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材料论述的是
A.汉初的封国制 | B.建立具有地方行政权的诸侯国 |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 D.汉武帝实行“附益之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33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以下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本质的是
A.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 |
B.雅典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 |
C.雅典民主的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 |
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7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74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法学理论的丰富 |
C.疆域的不断拓展 |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4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下列各项经济活动能体现这一经济思想的是
A.英国新兴城市建立大量工厂 | B.荷兰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 |
C.美国建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 D.西班牙三角贸易的开展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93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6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 |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井冈山道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10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
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
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94
“由实验和天文观测普遍地确立,地球附近所有的物体有向着地球的重力,……再者所有的行星彼此有重力,此外彗星有向着太阳的类似的重力:由这个规则必需承认所有物体普遍有着朝着彼此的重力。”这一理论成果属于
A.自由落体定律 | B.经典力学 |
C.量子论 | D.相对论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3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评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5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万马齐喑究可哀 | B.小荷才露尖尖角 |
C.千树万树梨花开 |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74
1918年苏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0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面是几位思想家的言论:
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丙.“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丁.“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
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派别不同,这一位是:
A.丁 | B.丙 | C.乙 | D.甲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21
宋朝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得益于:
A.造纸术的改进 | 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D.王祯发明木活字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51
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 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
C.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 D.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2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写道:“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言论自由是“自然权利” | B.言论自由不能逾越法律 |
C.法律与自由自相矛盾 | D.法律至高无上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下列文学作品中,生动体现了这一现象的是:
A.《巴黎圣母院》 | B.《百年孤独》 |
C.《欧也妮·葛朗台》 | D.《母亲》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34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
C.新旧风俗杂陈 |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26
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
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
C.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1
“20世纪50年代以前,“狗剩”之类的名字大行其道;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援朝、跃进、继红、文革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材料反映了
A.名字仅仅是一个指代符号 | B.政治事件影响着社会意识 |
C.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 D.社会环境影响了人名取向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5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
C.个人观念淡漠 | D.专制王权强大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90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76
有人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520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5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