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区县统考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A.以农立国 | B.土地国有 | C.精耕细作 | D.以民为本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84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土地逐步私有化 ③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④农业生产家庭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59
“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材料记叙的杭州街景开始出现于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70
气势宏伟的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当时在渝的湖北、湖南商人相互帮扶、聚会联谊之所。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因素是
A.政府对商业控制放松 | B.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
C.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 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53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
C.手工业产品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
D.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42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①曾国藩 ②李鸿章 ③陈启沅 ④张謇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19
江南制造总局和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企业的突出代表。下列关于二者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立于甲午战争后 | B.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产品都投入市场销售 | D.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07
下表是1880~1910年中国部分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变化(%),对图表信息的正确解读是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A.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 B.近代中国工矿企业有所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65
下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刊载的一幅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它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侵夺中国铁路权益 | B.清末铁路都由欧美列强兴建 |
C.近代铁路技术装备依赖西方 | D.晚清时期中国进入铁路时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58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重工业极为薄弱 | B.深受外国资本压制 |
C.经济结构不合理 | D.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82
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厂由南迁重庆;1938年4月,广东第二兵工厂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武汉再迁重庆。上述工厂纷纷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B.国共两党分裂对峙 |
C.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 | D.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78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国营经济 |
19% |
33% |
合作社经济 |
1.5% |
56%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8% |
个体经济 |
71.8% |
3% |
资本主义经济 |
7% |
<1% |
A.1949~1951年 B.1952~1957年
C.1958~1965年 D.1966~1976年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92
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下边一组画作反映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
C.“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 D.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14
“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看法评价的是
A.农业合作化 | B.人民公社化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乡镇企业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76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概括而言是指
A.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 | B.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 |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67
“……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下列关于这一航海壮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②开辟了欧亚之间新的海上航路
③完成于发现美洲人陆之后 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99
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赞颂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杰出贡献是下列图中的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10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材料叙述的情况开始于
A.工业革命时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C.大萧条时期 |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04
1921年,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来到苏俄,后来在莫斯科郊外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哈默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苏俄(联)推行的
A.重工业优先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50
1951~1980年,苏联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7%,农业为3.0%;1979年与1949年相比,全部工业产值增长了19.3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27.1倍,轻工业增长了9.5倍。上述数据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 B.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 |
C.改革并未突破既有体制 | 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31
以下是某同学对罗斯福新政部分重大举措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举措 |
作用 |
金融政策 |
美元贬值,提高关税 |
A.争夺国际市场,保护本国市场 |
工业政策 |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法规 |
B.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
农业政策 |
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 |
C.降低农产品价格,压缩需求 |
社会政策 |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D.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53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征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下列措施,直接体现该主张的是
A.扩大政府开支 | B.建立国营企业 |
C.建立福利制度 | D.规定最低工资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68
按照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并维持固定比价,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钧并保持固定汇率。在此后的近30年间,维持这一货币体系的中心机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 B.世界银行 |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35
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88
根据联合国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分别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国家与最穷国家的人均GNP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0年的60:1,1997年又进一步扩大到74:1。上述材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些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恰当例证
①“科技革命与经济结构”②“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
③“当代和平与发展问题”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反思”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2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美国达到4.16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回顾世界贸易发展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世界贸易中的“三角贸易”
一是欧洲与美洲、亚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贸易。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再用金银换取亚洲的香料、瓷器、纺织品等。从明朝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的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二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欧洲奴隶贩子把枪支、铁器等商品运到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又将美洲生产的原棉、烟草等商品运抵欧洲。英国是大西洋贸易的主角,巨额的财富和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世纪的世界经济及贸易景象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材料三以下是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战后的世界贸易发展”提出的探究课题
课题序号 |
课题方向 |
补充两则史实 |
问题探讨 |
① |
美苏冷战对峙与世界贸易 |
|
冷战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
② |
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 |
|
世界贸易体系化、制度化的作用 |
③ |
新时期的中国与世界贸易 |
|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的意义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同一时期中国逐步丧失贸易中心地位的经济政策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课题补充两则相应的史实,并完成所选课题的问题探讨。(4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370
(22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二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年)
材料三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拔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理由。(4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l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
(4)综合以上材料,请就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你的看法。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