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 2021-10-27
  • 题量:43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1093

河南省漯河高中必修四期末练习三政治试卷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818
2、

“自然界只是人的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已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
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形而上学观点 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14
3、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278
4、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他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同属一格哲学派别的有  
①心外无物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理生万物,理诸动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4
5、

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幽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   )
①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③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④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2
6、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17
7、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64
8、

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80
9、

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溪径,变“征服沙漠”为“善待自然”。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才能决定实践
②必须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结合
③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④人们能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4
10、

我们对“实事求是”可以这样理解      

A.“实事”是“求”的前提条件,没有“实事”就“求”不来真正的“是”
B.现实生活中的任何“求”都是在“实事”的基础上进行的
C.“是”离不开“实事”,“实事”不一定都有“是”
D.了解“实事”,改造了“是”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910
11、

一天,老张收到外地儿子寄来的家书,不禁失声痛哭,家书上写着:“儿子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正巧来张家串门的李大爷接过家书一看,哈哈大笑。在这一哭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不同的意识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③事物排列顺序的变化可以引发不同的结果
④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8
12、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70
1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523
14、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
①实践出真知                 ②要想获得知识只能通过实践
③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实践       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2
15、

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引导他们(   )
①超越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②揭示和创造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④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等实验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2
16、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13
17、

《朱子家训》是一部阐述修身治家之道的家教名著,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清至民国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据此回答下题。
《朱子家训》的内容不乏封建糟粕,但一些警言至今具有指导意义。这告诉我们

A.矛盾具有客观性 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朱子家训》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警言启示着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表明

A.承认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的前提
B.正确的意识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态度,促进社会发展
C.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D.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49
18、

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8
19、

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810
20、

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4 C.①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6
21、

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9
22、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30
23、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五年间我国GDP总值在世界的排位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我国的发展表明
①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52
24、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把经济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
①物质观     ②联系观        ③发展观    ④矛盾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7
25、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这说明

A.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8
26、

“每条河流来自曲折方向/每条道路充满荆棘过往/让人脆弱却也让人成长/风雨洗去 挫折的伤/没有寒雪怎能体会春泥/因为失去我们学会珍惜/We have a dream/Maybe we lose something/前方风景 依然美丽”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是赈灾晚会的主题曲,歌词中蕴涵着哪些哲理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辩证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4
27、

《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而后存,陷于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官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①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3
28、

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到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到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4
29、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②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要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760
30、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利大于弊,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发生了转化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49
3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55
32、

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46
33、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479
34、

由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编辑部集合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有人说,“网民在用汉语、汉字这把尺子丈量社会,丈量世界。”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239
35、

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541
36、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
37、

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统计数据,但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员工认为幸福就是工资再高点儿,晚上少加班;某中学生认为幸福就是作业少一点,假日不补课;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足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统一。这说明

A.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价值的判断会有所不同
B.价值判断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C.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历史性
D.价值判断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602
38、

“在每一个黎明到来之前,一定是令人窒息的漫长黑夜:在每一阵掌声响起之前,一定有太多被人看不起的日子;在每一次荣光到来之前,一定有太多唏嘘、太多冷眼;在每一个山巅,总有贝壳;我想成为那山巅的贝壳。”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价值才能享受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587
39、

“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已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560
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231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 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6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522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与此前的规划有着很大区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有关专家认为,全会把“民富”作为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藏富于民”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理论依据。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