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1-10-27
  • 题量:11
  • 年级:高二
  • 类型:开学考试
  • 浏览:1614

江苏省江阴市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1、

阅读下文,括号内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凤凰树别有情怀,抖尽一身花叶,换来一挂挂的长刀,带刀的枝枒(      )地挺立着,(      )指向灰阴的天空,似乎完全不记省躯体上曾经附着过一排排的(     ),应说是倔强罢,就算北风狂起,它也不肯低头。

A.兴冲冲、欣然、火柴 B.空荡荡、傲然、火种
C.静悄悄、竟然、火星 D.懒洋洋、凛然、火炬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80
2、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3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415
4、

下列文字,依文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
“看哪,这样的云彩和天色!”
甲、过一会你才明白
乙、宇宙的深处乃在这山状云彩的边缘及狭湾处—纯洁与秩序的至高无上之象征
丙、黑暗的柔软的只是云彩
丁、其实,宇宙的神秘与深度不是云彩与黑暗可以表现出来的
戊、第一眼你可能会认为黑暗处就是深的地方深度只有在光明、宁静的地方才能找到。(赫塞《玻璃珠游戏》)

A.乙戊甲丁丙 B.乙丙戊甲丁 C.戊甲丙乙丁 D.丙戊丁甲乙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709
5、

《甄嬛传》中,华妃陪皇后看戏时说:“到底是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凉将门的嫡出女儿。若是换作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可真是死路一条了。”华妃表面上是评论戏中角色,实则藉以影射皇后是庶出女儿。下列文句画底线处的文字,也在表面意义之外另有影射的选项是(多选)

A.凤姐拉过刘姥姥来,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刘姥姥笑道: “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 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
B.范进想向丈人胡屠户借乡试的路费,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你问我借盘缠, 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 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C.华歆劝曹丕杀曹植。曹丕召曹植入见,限七步吟诗一首,须以“兄弟”为题,但不许犯“兄弟”字样,方可免死。曹植略不思索, 即吟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D.虬髯客想请道士观察李世民是否具天子之相,以决定自己是否退出逐鹿之局,乃由刘文静邀李世民前来看棋。弈棋中的道士见李世民神采惊人,惨然曰:“此局全输矣! 于此失却局, 奇哉!救无路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4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牡 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于此日,惜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为武后也。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者,请畅言之。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
(选自李渔《闲情偶记》)
【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宜于此日肇:开始
B.惜所见不逮其:代词,指武后
C.花谱偶载而未之者悉:详尽
D.特士民之家匪:少,微薄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强项若此,(牡丹)得贬固宜
B.(武后)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C.(予)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D.同人诘予曰:“(牡丹)有所本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2)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结合上文,请简述作者认为牡丹不同于其它花卉的两个独特之处。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1808
7、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题型:18
  • 难度:较难
  • 人气:1743
8、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写出韦应物诗《滁州西涧》的后两句。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 题型:18
  • 难度:较难
  • 人气:1153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最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北方口语,什么时候。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 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
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帐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中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特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静静。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妇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 ,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儿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712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摘编自《中03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1
11、

阅读下面材料,近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还有人说:应该有所怕,有所不怕。
以上看法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题型:20
  • 难度:较难
  • 人气: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