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三县市高二上学期联考地理试卷
超强台风给某地区带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遥感技术 | D.“数字地球”系统 |
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GIS技术 ②RS技术 ③GP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 )
①残疾人口普查 ②森林普查 ③小麦病虫害监测 ④交通点位导航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96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植被和土壤 | B.土壤和气候 |
C.气候和地形 | D.地形和植被 |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
B.该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
C.该线以北典型植被是温带常绿阔叶林 |
D.该线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5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以下问题: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k㎡/y)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90年代以前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
B.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
B.在农牧过渡地带,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解决人民的生活用能问题,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
D.为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54
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①青海湖 ②滩涂 ③沼泽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 |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49
下图为农业文明时期主要起地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过去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40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20千米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 )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 |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 |
C.水体热容量大 | D.阴雨天气增加 |
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的降水变化表现为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
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
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
D.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
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67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导致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经济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1933年以后,在田纳西河流域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其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1933年以后,全流域再未发生洪灾,平均每年防洪减灾效益约2亿美元。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 B.土地资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
C.旅游业开发 | D.疏通河道 |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
B.旅游业带经济收入 |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2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田纳西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 |
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祼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 |
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
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你认为同黄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退化 | B.植被破坏 |
C.水质污染 | D.资短缺 |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洪 | B.发电,提高水质 |
C.土地合理利用 | D.大力发展航运业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7
欧洲西部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内河航运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河头。回答以下问题:
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 )
A.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 B.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
C.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 | D.热量充沛,土壤肥沃 |
我国西藏自治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
A.境内无大江大河 | B.河流冰期长 |
C.河水流速快,河道狭窄 | D.河流含沙量大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59
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请工,却仍招不到几个工人,甚至出现东西部地区争抢劳动力现象。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
①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东部 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原东部地区很多制造类企业加速西进步伐,内地不少省市就业机会增加、薪资待遇提高 ③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劳动力需求大 ④此时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东部省份相当多的企业还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现阶段“用工荒”给我国东、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带的积极影响有( )
①促使东部地区加快产业升级 ②促使东部地区加快城市化问题解决 ③促使中西部地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④有利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人口就地转化 ⑤减轻目前大城市的环境压力等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⑤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25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城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答以下问题:
吸引苏南地区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的因素是( )
①劳动工资水平 ②土地价格 ③政策 ④市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58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是一个成功治沙的典型例子。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有哪些?
(2)该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气候干旱 B.人类活动
C.水短缺 D.全球变暖
(4)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5)在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牧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1
对于人类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森林常被人们成为“地球之肺”。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请结合所学内容和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A地区的名称是亚马孙平原,D是______ 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2)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具有的全球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哪几点?但雨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生产力的同时又具有脆弱性,其脆弱性的原因是什么?
(3)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保护热带雨林的意义,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 |
B.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只是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 |
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不可调和 |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们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
(4)对于A地区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26
读我国煤炭及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的原因有哪些?
(3)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能短缺问题,请您从开方面提出两条缓解该区能紧张状况的措施。
(4)山西是能大省,简述山西煤炭资开发的有利条件。
(5)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出能?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7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示意图,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1)A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
(2)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唯一且很难再生的重要战略资,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垦,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1/3以上。针对东北黑土地土壤肥力下降,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东北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除了保护耕地,你觉得还有哪些有效措施可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4)R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一般从 、 、 、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