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郎为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郎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初,建安末,孙权始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岱①,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黄初中,鹈鹕集灵芝池,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诏曰:“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②之倾。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君其勿有后辞。”朗乃起。
(节选自《三国志·王朗传》
注:①岱:泰山的别称。②玉铉:代指国家。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太尉杨赐 师:以……为师
B.举孝廉,辟公府,不应 举:考取
C.朗乃诣策 诣:到……去
D.相时而后动 相:审察、考察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朗一心为国有卓识的一组是( )
①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 ②《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
③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 ④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
⑤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 ⑥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朗拜太尉杨赐为师,杨赐去世后,王朗辞去了官职,为杨赐守丧,说明王朗是一个十分重情意的人。
B.孙策渡过长江来侵犯的时候,王朗与功曹虞翻意见有分歧,虞翻主张逃避,而王朗认为身为汉的大臣,应当保护城邑,力主迎敌。
C.孙权与刘备交战时,皇上询问大臣们,是否要同吴国一起攻打蜀国,王朗认为没有必要急着派兵。
D.王朗推荐了光禄大夫杨彪,皇上十分高兴,为杨彪安排了卒吏,并且对王朗一心为公,力荐贤才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
译文:
(2)天子之军,重于华、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
译文:
(3)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