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有157人,孟子6工人,孙中山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l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 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从材料一看,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时代背景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调查结果中孙中山仅次于孔孟,位居第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