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⑴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20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无论上学放学,洛宁总是背负着一袋石头,艰难且坚毅地行走着。
⑵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是我到偏远山区从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但有一点谁都佩服,洛宁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⑶几个月前,洛宁上学时,除了书包,背上还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上课,洛宁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
⑷也有同学去摸过,硬邦邦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每当我们向洛宁问起,他总是不言语,低头耸着被冻得红通通的鼻子。有同学试图打开口袋,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让人不得不罢手。
⑸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过几个同学的“合力”,被强行按在了桌上。口袋打开了,滚落出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同学们惊呆在原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⑹原来,身形瘦小、体弱无力的洛宁,是想通过背石头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几个孩子回过神儿来,便哈哈嘲笑洛宁。暴怒了的洛宁,狮子般扑了上去,和他们打在了一起。
⑺我听别的老师讲过,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有着任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去卖,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
⑻日子本可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洛宁家。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只是,我隐瞒了洛宁和别人打架的事情。
⑼当我向洛宁母亲提及孩子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
⑽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以后的日子,若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⑾我的心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⑿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86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他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86斤的重量为止。
⒀86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⒁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
⒂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崎岖的山路上,衣衫单薄的洛宁,用孱弱的肩膀,瘦弱的后背,背着一袋硬梆梆的石头在艰难地行走。顶着风雪,洛宁不怕刺痛;踏着山路,洛宁不畏路难。
⒃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选自《辽宁青年》2012年第1期 有改动)
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4分)
①洛宁上学,口袋鼓鼓→② →③ →④真相大白,深受感动。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暴怒了的洛宁,狮子般扑了上去,和他们打在了一起。
(2) 只是,我隐瞒了洛宁和别人打架的事情。
主人公洛宁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文中洛宁的言行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想和收获,不少于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