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困难
  • 人气:26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1982——2005年南京户(家庭)规模的构成(%)

材料四: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