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15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酒文化好像被认为是中国的古韵之一。但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费其实并不高,清朝时的传教士就发现:中国人有酒士但无酒鬼;餐酒传统不显著,但酒桌文化很醒目。大家会凑热闹,一起故意将人灌醉,但自己没事吃饭不会抿个小酒。即使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酒精消费依然不是“强国”,主要原因还是餐酒传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大约4.21升,美国酒 精消费是8.44升——这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很一般的水平,但足足比中国高了一倍。
全世界酒精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都有着餐酒文化传统,比如俄罗斯是11.03升,捷克高达14.97升,法国德国奥地利和白俄罗斯是一个层级,大约都在11升左右,连亚洲的韩国都有11.8升。很显然,韩国人的餐酒文化传统比中国要浓,当然有人说,因为韩国人冬天冷的时间长,需要没事来点小酒御寒。但是暖和的泰国有6.37,非洲的尼日利亚和乌干达都有9.78和10.93。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人其实是不好酒的。
中国人不好酒的另外一个证据是女人的酗酒率,这个数据基本可以证明国民是否真的爱喝酒。日本、泰国和韩国的女人酗酒率都比中国高。女人的体内水分比男人少,在饮用同量的酒精后,女人血液里面的酒精含量会比男人高,所以女人如果真的爱喝,她们有着比男人更高的酒精依赖。女酒鬼出产比较多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餐酒文化非常盛行的国家。
另外一个试验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所做的调查,他们 统计华人移民到加拿大之后的酒精消费,发现跟在中国时相比,这些人的酒精消费大减,降低幅度甚至高达70%。原因很简单,这些中国人在国内都是有身份的人,应酬很多,但搬到加拿大之后,没有多少熟人,适应了国外那种不咸不淡的人际关系,酒局大大缩减,而在加拿大的韩国人,酒精消费量依然如故。
虽然中国没有像俄罗斯那样盛产大量酒鬼,但盛产大量居心叵测的劝酒士,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跟俄罗斯人相比,大部分中国人认为酒不是好东西,不需要抢着喝。那么为什么爱劝酒呢?中国人的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投名状文化”:你必须通过某种伤残自身的方式来显示诚意,如果双方都显示诚意,那么就一起醉吧!如果不能喝酒的人愿意冒着头疼脑裂风险醉酒一场,那么他是值得信任的,或者进入了诚意的门槛。
中国社会长期是层级社会,是没有个人主义传统的,个人必须社区化或者官僚科层化生存。对于底层人来说,他们需要某种身体上的受损付出以获得信任,对于高层来说,他们顾忌的是面子,但也愿意用自己的“出丑”来获得信任。而酒桌的酒精文化则完美地满足了这两点。而在酒桌文化之后,中国人是厌恶喝酒的,他们大部分不愿意将酒精延续到家庭餐桌。
几乎所有的餐酒文化传统,都有限制酒精的各种文化或者势力,比如宗教。正儿八经的宗教基本上都是禁酒的,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虽然基督教有圣餐酒,但那是一种缀饮,将 酒看做是耶稣的血。伊斯兰对酒的禁止更是严酷,甚至严厉过猪肉的不洁。印度教也是讨厌酒的;就连鼓励多妻制,有点淫荡色彩的摩门教,也是限制酒精消费的。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对酒精限制的文化,本土的儒家、道家没有,连中国改良的佛教,在唐朝鼎盛时期,都没有向全社会推广禁酒的立场。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本质上不好酒,酗酒不是个大问题,也没必要禁酒。可以说,中国的酒传统只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术”。          
(摘自《时代金融》2013年第2期  作者 唐学鹏)
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酒士与酒鬼 B.中国人并不好酒
C.餐酒文化的影响 D.宗教与酒

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酒桌文化很引人注目,但中国人历来没有餐酒传统,人均酒精消费其实并不高。
B.宗教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即使是改良的宗教,也是限制喝酒反对喝酒的。
C.餐酒文化是一种社交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人种差异等没有必然 联系。
D.女人体内水分比男人少,所以女人如果爱喝酒,就更容易产生酒精依赖,成为酒鬼。

纵观全文,如何理解“中国的酒传统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酒文化好像被认为是中国的古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