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较难
  • 人气:179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2006年1月9日,91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49年,叶笃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并借此获得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学教授也只有5000美元。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10多个人,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他的很多学生都记得叶笃正指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天气图所说的话:“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12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笃正门下学习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很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么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笃正的回答是“我们是互相学习”。
2006年1月11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305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了5张办公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91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我们办公室。”黄刚说。
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几百个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曾经有报纸报道叶笃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黄刚说:“从年轻时叶老一直如此,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他的视野起码超前20年” 。
相关链接:
①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②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
③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阅读材料中三次引用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老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老正心态年轻,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
C.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D.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本文给我们介绍了叶笃正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你认为他的人格魅力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叶笃正有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简要分析。
材料中说“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试从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叶笃正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的理解以及给你的启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2006年1月9日,91岁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