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5

阅读以下文段。
马的趣话
①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在传统社会里,马之地位举足轻重。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而马居其首。其价值远远超出代步、耕田、拉车、征战等实用范畴,而升华为文化方面的多重意义。  
②马是财富象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以“有马千驷(即四千匹)”来形容齐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记载,孟子曾批评梁惠王“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表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马所占有之突出地位,也可说明马是财富与实力的重要体现。
③马有崇高声望。三国时吕布骁勇无敌,刘关张三英围攻尚不能胜,当与有坐骑名赤兔者助之颇有关系。时人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语,足见良马有与英雄并驾齐驱之资格。
④马可代表人杰。相传有名伯乐者长于相马,世人便将善识贤才者以伯乐名之,足见人杰骐骥之相类也。  
⑤马具高尚品德。据传,有古人乘马出行,坠入山涧而不得出,其坐骑非但未乘机逃逸,反而将缰绳垂下,主人借此而脱离险境,从而留下“马有垂缰之义”的千古美谈。
⑥马性自强不息。其表面性情温顺,然与同类竞争时多不甘落伍。赛马场上不乏力尽筋疲,倒地而死之强者;马虽默然无语,但大都不屑于偷懒耍滑,而是任劳任怨。昔日沙场之上,多有战马遍体鳞伤,但仍奋力向前,终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辈多可赢得死后哀荣,不乏以将军之礼而葬之者。  
⑦马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题名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似乎马亦理解士子之欢乐;仕途失意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好像马也懂得离人之痛楚。 
⑧马看似愚騃木讷,实则聪颖异常。据《韩非子•说林》记载:春秋时,管仲从桓公率齐师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错方向,全军必覆没于莽莽荒原之中,死无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献计曰:“老马之智可用也!”恰有老马数匹,便放之前行。此辈心中果然有地图一帧,高瞻远瞩,沉着冷静,昂首阔步,似信步于闲庭。将士紧随其后,亦步亦趋,遂得以走出绝境,转危为安,从而留下“老马识途”之佳话。 
⑨马之俊美,在形体不在面容。其腿长体健,肌肉发达,鬃毛如瀑,长尾飘洒。行则悠然自得,志酬意满;奔则四蹄腾空,绝尘而去。草原之上,万马竞跃,诚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场之中,千骥嘶鸣,真冲天豪气之跌宕。
(10)                                 。其眼大而无神,耳小而猥琐,再配上毫无表情之长脸一张,若只睹其面,唯当以“因可爱而美丽”来诠释。据传,北宋名士苏东坡之脸甚长,时人有“马面”之讥。苏小妹曾赋诗形容其兄曰:“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此句用来形容马面之辽阔,亦无不可。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文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里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据传”能去掉吗?为什么?
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填写在第(10)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诸美齐备,就连其面相,也是历代文人连连称道的地方。
B.马面相虽小有缺憾,不敢恭维,但其却诸美齐备。
C.马面相姣好,诸美齐备,无有缺憾。
D.马虽诸美齐备,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实不敢恭维。

文章介绍了有关马的诸多美好之处,你一定对马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马的未来会怎样?(写出一点即可)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皆发生巨变,整个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时代最具机动性的骑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历史舞台;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已将马挤出因之而得名的“马路”;现代通信手段的先进,使得主要由马来支撑的驿道再无存在价值。这一切都使人类疏远甚至渐渐遗忘了曾为人类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友。当今时日,马对比起其先辈之业绩与风光,只能对寒风而长嘶,徒发“生不逢时”之慨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文段。马的趣话①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