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5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魂归大海作波涛     黄敏学
少年时代,聂耳也曾幻想过“约得几个同志,盖点茅屋,一天研究点学问,弄点音乐,不受外人支配,也不受政府的管辖”这样的生活,结果受到批评,“青年志望宜远大,不宜作隐逸之想”。当然,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聂耳也向往着“以博爱互助的精神,为全人类谋幸福”,18岁时,他满怀激越地写下了一首述志诗:
渐放光明的东方/突起一轮通红的太阳/残暴怒吼的洪涛巨浪/一阵阵地涌上他的身旁/他知道这是他的穷途末路/只好挣开了他那柔弱的翅膀/预备着奔向他的自由之乡。
此时的聂耳已收起了幻想,选择了积极的人生道路。为改变黑暗现实,聂耳意识到必须打倒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同时他也相信自己稍有一点艺术天才,所以要研究艺术。可见聂耳之所以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开创新兴音乐道路,与其早年经历及对自身的认识密不可分。
1930年7月,聂耳到上海。“经过十天的奔走,结果,只得到一些滑头的答词或是访人未晤”。“他只有暂时在 ‘云丰申庄’干活,一度将时间虚掷在无聊的闲事上。生活的剧变,让有着远大理想且刚刚步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聂耳倍感困惑与苦闷,他不时思考如何走向那光明的前途。聂耳振作精神,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同时,他也潜心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阅读革命书刊激发了他文艺创作的欲望,“看了几篇革命文学的论文,指示给我现在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因此,“今后我的研究和创作文艺的方针改变了,不再作个人呻吟,而是向着新的艺术运动的路上跑去”。
1932年初,聂耳读到夏蔓蒂的名作《音乐短论》,夏蔓蒂主张音乐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不是难以把握、神秘、超一切的艺术”,而是“绝对现实的东西”。这一论述强烈冲击着聂耳,他认为必须用这个指导音乐正确的出路,不然,自己有的思想居然和社会、时代相冲突,这是多么危险啊!此时的他,正在努力寻求新的艺术道路,与旧日之我作彻底了断。
转机出现在这年的4月,聂耳结识了“左联”常委、剧作家田汉,这使得聂耳的音乐创作思路逐渐清晰起,走向那光明的前途。自此,聂耳的创作思路发生根本性变化,他将学院派的古典音乐和流行的黎派音乐作为其大众音乐理论的批判对象和革命音乐活动的突破口。
1932年8月,聂耳退出了明月社,到北平。虽然他仅逗留了短短的三个月,但这三个月的经历却是他人生中一次重要转折。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左翼文化战士,参与左翼戏剧、音乐活动。现实固然残酷,却激起了聂耳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为他此后的新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将更勇敢地去实践人生,在这里取得伟大的材料,创作伟大的作品。
1932年11月,聂耳重返上海,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开始其音乐生涯的全新阶段。从此,聂耳专注于群众歌曲的创作,“为生活而创作”。聂耳完成了处女作《开矿歌》,又为话剧《饥饿线》谱写插曲《饥寒交迫之歌》。聂耳结识了报童小毛头,至今传唱不衰的《卖报歌》也在其笔下汩汩流出。
近代以,什么是中国的新兴音乐及其发展方向,始终困扰着每一个进步的音乐家。聂耳以其多年的深思熟虑和毕生的创作经验,历史性地对这一难题予以解答,“音乐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聂耳正是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兴音乐的创作中,代表大众呐喊,谱写救亡乐章。
百年岁月匆匆过,聂耳却如永生的海燕,穿梭于现实的黑暗与理想的光明之间,用昂扬的音乐激励我们走向复兴,创造辉煌!      
(选自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少年时期的聂耳因没有志向而遭到批评,但他在18岁时收起了幻想,明确了人生目标,选择了积极的人生道路,并写了一首述志诗。
B.早年的经历,对自己在艺术才能方面的自信,是聂耳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开创新兴音乐道路的重要原因。
C.上海是聂耳的伤心之地,在这里,他曾四处受挫,几度绝望;上海又是聂耳成就辉煌之地,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歌曲。
D.退出明月社到了北平的聂耳,结识了左翼文化战士,参与了左翼戏剧和音乐活动,在这里取得了伟大的材料和创作了伟大的作品。

E.文章以时间为序,侧重介绍了聂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艺术追求,阐述了其创作思想的形成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聂耳的赞美。
聂耳的音乐创作思想是“代表大众呐喊”,请根据原文内容概括聂耳这一创作思想的形成过程。
请简析作者以“魂归大海作波涛”为文章题目的作用。
聂耳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阐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魂归大海作波涛黄敏学少年时代,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