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 ) (2)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3)阅十余岁( ) (4)尔辈不能究物理 ( )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
A.闻之笑曰 |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
D.其反激之力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