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 人气:1043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材料三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 “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1)材料一“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其出现的背景
(2)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出现在近代某一运动中,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

 
史实
政治
 
经济
 
外交
 

 
(4)据材料四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口号的显著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