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 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
B.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
C.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思) |
D.乐其地僻而事简(乐:喜欢)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掇幽芳而荫乔木 |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由近及远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 |
B.滁人生太平之世,享山川风俗之美,安丰年之乐,这是“丰乐亭”得名的缘由。 |
C.甲乙两篇游记散文,均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
D.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体现了作者“与民共乐”的高尚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