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 人气:587

发展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厦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宋朝初年政治制度改革的“成功”和“不成功”。
材料三 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 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发展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