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 人气:98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鞅
材料二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9世纪末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业严峻形势下,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材料四   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两个不同时期的相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8分)
(2)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四,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