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 人气:11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夺其刀杀之,还女子其家。举康熙二年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政负课数万,系狱,启圣牒大府,悉为代偿。寻以擅开海禁,被劾夺官。
十三年,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陷温州傍近及台、处诸属县。圣祖命康亲王杰书统师进讨,启圣与子仪 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十四年,以王荐,超擢温处道佥事。
先是,精忠以书招郑锦,锦至复拒之,将士多为内应,锦遂取泉、漳二府,据厦门。启圣又使仪破精忠将曾养性于温州。十月,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锦。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尽取漳、泉地。锦遁归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赡军购马,具甲胄弓矢,糜白金五万,皆出私财,诏嘉奖。
方郑锦屡入寇,徙滨海居民入内地,民多荡析。复捐赀赎归难民二万余人,并请开海界、复民业,听降卒垦荒,民困渐苏。及锦死,子克爽仍其爵,称延平王,凡事皆决之于国轩等。启圣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理海疆,多以金帛间其党与。克爽乃遣使书,愿称臣入贡,不薙发登岸。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二十二年六月,琅进攻台湾,取澎湖。启圣驻厦门督馈运,以大舟载金、缯、货、米至军,大赉降卒,遣之归,台民果携贰。复设间使克爽与国轩互相猜,众莫为用。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七》,有删改)
注①仪:姚启圣的儿子姚仪。②郑锦:郑经,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长子。③糜:花费。④薙发:清初,政府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留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政负课数万课:赋税
B.听降卒垦荒,民困渐苏苏:复苏
C.子克爽仍其爵仍:沿袭
D.大赉降卒,遣之归赉:赏赐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B.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C.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D.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启圣少时任侠,在通州游历时被当地土豪侮辱,即请求参军。担任通州知州时,抓捕了那位土豪并将他杖杀,报仇后就弃官回乡了。
B.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决定和郑经的反清部队会合。姚启圣能言善辩,劝降成功,并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
C.姚启圣和儿子姚仪屡建战功,还自己出资五万白金赡军购马,准备盔甲弓箭。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其多次立下战功,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
D.姚启圣关心百姓,体恤民情,曾帮助被士兵抢掠的女子回家,还曾自己捐资赎回两万多难民,并请求朝廷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
译文:
(2)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译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