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试题。
名士家风
两晋南北朝的各个家族,权势虽有大有小,有久有暂,有长有消,但其为“权势”则一,其于家风则有异。
“家风”二字,完全可以对等译为家族精神文化传统。当时士人好教子弟,诫子弟,以至南北朝之末有集大成式的《颜氏家训》一书,正是向后世传递自家传统,当时又好修撰“家谱”“家录”“家传”之类,也是提醒后世保存家族传统,如谢灵运《山居赋》有云:“家传以申世模。”便明言以家传申述家族文化模式的用心。
各个家族的家风除有“共相”外,又有相对而异、保持甚久的“殊相”。何为陈郡谢氏家风的殊相?《南史·谢晦等传》史官评论说:“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显然,“雅道相传”便是谢氏特有的殊相。
“雅道相传”四字甚好。“雅道”是一种精神文化风貌,“相传”正是现代所说的文化传承。“雅”“俗”这对价值判断,其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儒学兴盛的汉代,以言行合于五经为雅,以悖于五经为俗。在老庄玄学流行的魏晋六朝,则以高蹈出尘、任情背礼为雅,以尘务经心、拘挛礼法为俗。如当时语云“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以偃蹇倨肆为优雅”,可以看出那种喜尚不理政务、任诞放达的价值取向。在魏晋六朝,雅是名士风流的同义语,“雅道相传”的谢氏家族便得此种精神风貌。
《晋书·谢安传》说时人比谢安为王导,只是“文雅过之”。王导、谢安都是东晋名相,是王谢两家在政治上的最有成就的人物,也是两家家风的典型代表。“文雅过之”不仅是王导、谢安二人之异,也是王谢二家之异。王导的五世孙、南齐名臣王俭曾说: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一人而已。他也不能不承认在名士风流方面,其高祖王导终不能不让谢安一头。
在我看来,谢氏文化传统的殊相是名士家风,这种家风的精神底蕴是庄老心态,这种心态的结构是重情轻礼。
诚然,在魏晋六朝,名士家家有,代代有,却都不像谢氏那样一以贯之;庄老玄学处处谈,世世谈,始终不绝如缕,而以谢氏最为持久。在两晋南朝谢氏家史上,除一世祖谢衡是“硕儒”,末世孙谢贞受儒学熏陶外,再无一人好儒学者,这与琅玡王氏大不相同。
早在梁朝,谢氏的同乡袁昂便说过,谢氏子弟纵使长得不甚端正者,也“飒飒自有一种风气”。这其实就是名士家风。
谢氏“雅道相传”的名士家风、庄老心态,在行为上大抵外现为以下数端:适情悦意的生活理想,“朝隐”的处世态度,讲究风神仪表,向往山水风月,爱好文学;并由上述种种熔铸而成山水诗的“合金”。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说:“荣华之族谓之华宗,其子弟谓之华胄。”这大抵指显耀地位与豪贵生活而言。六朝人批评清谈玄学、放诞任达之风为“华竞”“华伪”“庄老浮华”,则主要指精神状态而言。本书将谢氏称为“华丽家族”,实兼有二者之意,即它不仅是一个政治贵族,亦且是一个精神贵族。
(选自萧华荣《华丽家族》,有删改)
下列关于本文中“家风”这一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风就是家族精神文化的传统和家族文化模式。如《颜氏家训》就是集中记录、保存并传承颜氏家族传统的书籍。 |
B.从当时的“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以偃蹇倨肆为优雅”等语中,可以看出魏晋六朝那种喜尚不理政务、任诞放达的价值取向。 |
C.谢氏家族的家风是“雅道相传”,这是受到庄老玄学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重情轻礼的价值取向。 |
D.魏晋六朝时期各个家族的家风有其各自长久保持且世代相传的独有的特点,但也有相同之处。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六朝时期王谢两大世家在政治上是并称的,但在名士家风上,谢氏却独具一格,甚至超越了王氏。 |
B.家风常常被用以提醒教诫子弟。在家族精神文化的世代传承影响下,世家子弟纵使长得不甚端正,也能“飒飒自有一种风气”。 |
C.谢氏名士家风是一种以庄老玄学为底蕴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与谢氏家史上,大多数子弟不好儒学有关。 |
D.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雅”“俗”这对对立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比如儒学兴盛的汉代和玄学流行的魏晋,“雅”“俗”的标准就正好相反。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的就是王氏谢氏两大豪门华宗风流不再,谢家的山水诗就此消失。 |
B.诗人谢灵运、谢脁的山水诗篇是谢氏家风的结晶体和物化形态。他们世世代代“雅道相传”,既神往山水,任情适性,亦官亦隐,又有世世代代的文学传统。正是这些促成了他们成为山水诗的奠基者。 |
C.作者认为“华丽家族”,不是仅指显耀的地位与豪华的生活,而是政治和精神的双重贵族。 |
D.谢氏家风“雅道相传”的殊相,与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饮酒傲啸、挥麈玄谈、纵情悖礼之举一样,其实都是名士风流,是对儒家礼法束缚的反抗与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