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6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书卷长留伴一生。”书简翰墨的馨香,总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拂去灵魂的浮躁,撇除精神的泡沫。

②然而,当白纸黑字变为虚拟数字,当实体书籍容身数码屏幕,读屏与读书的“华山论剑”,总是会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如期上演。有的人认为,数字化乃是大势所趋,读屏不但无可厚非,还能开阔个人眼界、填平信息鸿沟。相反,有的人则笃定,数字阅读助长了碎片化、片段式阅读,也容易让人丧失专注力。争论一再出现,似乎意味着,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

③其实不然。回望人类阅读历史,无论是文字载体,还是阅读方式,本来就是处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之中。书籍的数字化,不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开卷有益。君不见,数码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书籍成为“标配”,不是让阅读更加方便了吗?在地铁公交上,通过数字阅读,对知识的点滴汲取,不是让生活更加充实吗?“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又有何不可?

④事实上,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批评,与其说是对阅读形式的责难,毋宁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满。数字化让阅读更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传播无效信息、庸俗信息的“潘多拉魔盒”。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沉浸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自然很难让信息沉淀下来,成为思想的养料;钟情于娱乐至死,甚至是低俗不堪的网络内容,难免会让自己的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习惯于“快餐式”信息,更是只会给自己留下一个虚幻的阅读假象。说到底,阅读无关形式,根本乃在于内容。

⑤阅读,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是不值得读。而这,恐怕才是读屏与读书之争的关键点所在。其实,书本身是有分量的。只不过,书的分量从来都不体现在纸张的厚薄、墨色的浓淡,而体现在内容的深浅、品格的高下。当前,数字阅读还没有完全摆脱掉“碎片化”“肤浅化”的标签,这需要我们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为数字阅读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⑥宋代大儒朱熹曾如此诠释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事实上,只有自己挑选的书籍和内容本身有分量,“深阅读”才有可能顺理成章地展开。在这个意义上,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坚守这一点,恐怕比争论该不该读屏,意义重要得多。

(选自《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2日 11 版,文/陈凌)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数字阅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B.阅读无关形式,根本在于内容。

C.阅读关乎人的精神趣味。

D.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

(2)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既指文字载体的数字化,也指阅读方式的数字化。

B.数字阅读会给忙碌的人们带来更多的阅读便利,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C.数字阅读难以让信息沉淀下来,会让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使人产生虚幻的阅读假象。

D.数字阅读需要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来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排比句的形式,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诗意,阐释了书籍对人的重要作用。

B.第②段作者通过列举正反两种观点,来阐明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C.第⑥段引用朱熹的话,阐明了读书要讲究方法,即专心致志,虚心研读,反复赏玩。

D.本文从读书与读屏的争论谈起,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书卷长留伴一生。书简翰墨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