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88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这位天才数学家富有创造力的一生,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

②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我国科学家杨振宁则引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曾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③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④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

⑤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和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景象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的宝座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⑥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近乎一件奢侈品。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独立思考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如果在教育中,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

        ,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1)给第七段文字中的空白处选句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的话  

A.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来自对美的追求

B.科学美得要素

C.我们不应漠视科学美

D.科学本身就很美

(2)根据文章关于科学美的论述,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科学家探求科学真理对极深成理论架构的美的体会和感悟。

B.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和科学家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优越感。

C.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源动力。

D.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真理的内核。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科学成果的表述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以数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呈现了科学美。

B.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具有音乐般的美妙品格。

C.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具有唐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般的境界。

D. 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经实验证实出核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的是“虹与霓”

B.第③段文字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多方面写出了大科学家眼里的科学美。

C.第⑤段文字以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卢瑟福探索原子的结构和哥白尼观察太阳系运动三个事例论证了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的。

D.第⑥段文字论证了如果在教育中不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就不可能认识科学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