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71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唱出让世界共鸣的中国声音

龚琳娜

    (1)最近有人问我:去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歌曲?我竟一时想不出来。为什么现在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甚至给人一种流行音乐不“流行”了的印象呢?

    (2)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当下很多歌都太相像了,不痛不痒,没有个性,缺乏创新。就像现在娱乐圈最受欢迎的是韩式明星一样,我们的很多音乐人也一直跟在外国音乐后面走,要么模仿欧美,要么模仿日韩,就连国产影视配乐也经常要找国外作曲家来写。

    (3)多元化曾经是中国音乐最大的特色,我们有那么多的戏曲剧种,每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的发声方法都不同,但现在却变得“千人一声”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那么丰富的民歌资源,而在当下的歌曲中这些传统已经很难找到了,因为我们是用西方的发声来打基础,我们的美学观经常按照西方的走。

    (4)不是说学习外国音乐不好,而是不能在向外学习的时候丢掉自己。我们已经背离传统走了太远,是时候回头看看了。一味往欧美、日韩靠的结果是,我们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辨识度,我们的文化别人看不到,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5)回归传统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传统的好,向传统靠拢,这是对待传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第二步是研究传统,了解其科学性,知道为什么这样唱,明白其背后的文化。比如江南的《茉莉花》是柔美的,是软软地唱,东北的《茉莉花》则唱得开放、直白、幽默,这反映的是不同地方人们爱情观的不同。第三步则是深入传统,从传统里面吸取精髓来创新,这意味着融会贯通,深入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不是请几位老艺人在舞台上坐镇就可以了,那只是一种表面的拼贴,真正好的作品要能离开他们仍然立得住。

    (6)在内容上,传统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舒伯特把歌德、席勒的诗谱成曲在全世界流传,我们的李白、杜甫作品也可以写成曲。那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们当然可以做自己的艺术歌曲。中国也有优秀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都可以考虑改编成歌曲来传播,不是说好莱坞、迪士尼做的就是好的,不能让孩子们只知道钢铁侠、蜘蛛侠、超人,不知嫦娥、女娲、钟馗。我们要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学唱出来,唱开去。

    (7)归结起来,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全的传统在今天是很难传播的,因为那是地域性的,而不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所以我们的创新要采用现代作曲方法;而离开传统也就谈不上创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文化的根出发,把欧美、日韩优秀的经验拿过来用,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走国际化的民族音乐道路。

    (8)中国音乐发展的前景总体是乐观的,我们不缺好的歌手,缺的是好的声音,有个性、创新的好声音。这需要中国音乐人共同努力,建立对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唱出让全世界观众共鸣的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2017﹣01﹣13)

阅读链接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东风破》歌词选摘)

阅读链接二:《东风破》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的开山之作。用“琵琶”“枫叶”“篱笆”“古道”“荒烟漫草”等意象,营造了冷落萧条的幽境,伤感情绪油然而生。歌词巧妙地继承化用古典诗词意象而成新曲,一洗流行歌曲直白浅陋,内涵古意,雅致新颖。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回归传统”。(3分)

(3)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本文第(1)段由“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的现象,引出论述的话题。

B.本文第(4)段从正面论述了背离传统、一味学习外国音乐的危害性。

C.本文第(6)段在前一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音乐应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诗词、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宝贵文化财富。

D.本文第(8)段“总体”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周密的文体要求。

(4)歌曲《东风破》风靡一时,深受广大歌迷喜爱。请阅读两段链接文字,运用第(7)段观点,简析《东风破》是如何“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3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唱出让世界共鸣的中国声音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