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小题。
答谢景山 ①书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 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 唱 .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 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 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 , 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 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 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 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 子皆不 由 . 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说, 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 ② 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 天而 . 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 :"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 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 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 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 若 . 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 如己之恬然不苟也。 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 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 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 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 恨 . 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 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已之所守弈未知景山以为是非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 不宣。襄顿首上。
( 选自《全宋文》)
【 注】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 (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 法曹,有《谢景山诗集》。②佛肸 (xǐ ):人名,与孔子同时。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 . 正 . 确 .的一项是( )
A. |
特 唱于人 唱:称道,赞扬。 |
B. |
某尝 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 病:批评,不满。 |
C. |
君子皆不 由也 由:遵循,遵从。 |
D. |
而 恨其所不至 恨:遗憾,后悔。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
B. |
|
C. |
|
D. |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 . 正 . 确 .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道"是"文"的银本,"文"是"道"的体现,对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 |
B. |
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进,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 |
C. |
作者希望谢景山能潜心向道,增进才识,不轻易为他人言语议论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进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 |
D. |
本文采用逐层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措辞精确凝练。 |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虽 谆 谆 其 词 非 求 胜 于 景 山 盖 陈 己 之 所 守 抑 未 知 景 山 以 为 非 是也 诚 以 为 非 是 幸 亦 语 焉 襄 不 敢 惮 烦 于 屡 告 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话。
(1)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2)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