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方法的判断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4)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
在正确的解释后面打“√”。
桑娜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会挨饿。()
(2)海上起风暴,气候十分恶劣。()
(3)桑娜担心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会有危险。()
下列说法,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决定回家后不对女儿说这件事。”这句话是说父亲做了错事,回家不敢对女儿说。( )
(2)“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看来,女儿和我一样也惦记着它——那只松鼠!”这句话说明女儿也一样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 )
我会辨别,对的打“√”,错的打“×”。
(1)“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 ( )
(2)“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说对儿女只是养而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懈怠、懒惰。 ( )
(3)“子不学,非学宜”意思是儿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幼不学,老何为”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要问为什么? (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鲸生活在海洋里,人们又常常把它称作鲸鱼,所以鲸是鱼。 ( )
(2)鲸用肺呼吸,看来它其实是哺乳动物。 ( )
(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生活在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鲸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变成了鱼的样子。 ( )
(4)鲸是胎生的,而鱼是卵生的,这一点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 )
(5)蓝鲸亦称“刺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 ( )
根据课文判断对错。
(1)“荷兰”就是“海洋”的意思。( )
(2)风车最大的用处是排水。( )
(3)风车帮人锯木,帮人磨麦,又是小孩子玩耍的好伙伴。( )
判断下面句子意思的对错,正确的画“√”。
(1) 春天又来到花园的原因是:
①因为春天到了。( )
②因为巨人力气大,赶走了冬天。( )
③因为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他让孩子们到花园里来了。( )
(2)“幸福是什么呢?”三个青年认为幸福就是:
①生活快乐。( )
②要靠劳动,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 )
③能吃的好,穿的好。( )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打“√”。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
(2)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
(3)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巳经超过2000头。
( )
(2)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 )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
小法官巧判断,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没有一个人去帮助这位父亲是因为:
(1)人们认为孩子们已经死了。( )
(2)这位父亲精神不正常。( )
(3)挖掘的地方太危险。( )
读下面三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 鲸把海水连同许多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 )
鲸把许多海水连同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2) 完成这件事很容易。 ( )
这件事好容易才完成。
(3) 霞光把小孩的脸照得红红的。 ( )
小孩的脸被霞光照得红红的。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
(1)“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凡然/而长,……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不正确的。 ( )
(2)“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写出了师襄对“小溪流水”和“乐曲”共同感受——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 )
(3) “他不得不这样做”和“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归鸟。(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里运用了联想,反映了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