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小学语文试题 / 实践作业
小学语文

说句心里话。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将柯棣华大夫和白求恩大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陵园中惟有的两座雕像是他和白求恩大夫。

如果你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去扫墓,面对白求恩或柯棣华你想说些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欣赏。
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   )(  )华
柯棣华,原名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的一个小镇。柯棣是他的姓,到中国后为了表示在这里奋斗的决心,又在姓后面加了一个“华”字。
印度人民的苦难和反抗(   )民统治的斗争,使柯棣华自小养成了积极追求真理、勇于反抗不合理压迫的坚强性格。1937年,中国抗战的消息传来,印度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柯棣华毅然决定参加医疗队。
1938年9月,柯棣华等五人援华医疗队来到了中国。起初到国民党军医院中工作并受到款待,但他们却对国民党百般丑化的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冲破阻(   )于1939年2月抵达延安,随后到八路军总院工作。同年秋,他们提出追随白求恩的足迹去前线。毛泽东亲自批准并勉励他们学习政治。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并经历了突破封锁线的战斗,他们到达了晋东南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
当时,面对日寇频繁(      )的“扫荡”,柯棣华和同志们不得不一次次放弃建立起来的医院和学校,打着背包在山林中同敌军游击周旋。当时,他通过认真学习,不但能用汉语对话,还可以阅读中文报刊杂志,认定中国革命代表了人类追求光明的希望。通过斗争实践和对革命理论的学习,他提出入党的要求。在1942年7月7日抗战五周年纪念日,这位印度医生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夏,柯棣华的癫痫病发作。聂荣臻鉴于敌后医疗条件太差,劝他去延安或回国治病,他却不顾危险留下工作。同年12月,他写讲义时突然发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毛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写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毅然——
向往——
周旋——
(3)柯棣华原名是       ,他改名字是因为                         
(4)读了短文,你觉得柯棣华和白求恩的共同之处是:
                                                                    
(5)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堂直播间。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①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②突然,几颗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③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1)第①句话说明了                           
(2)第②句话说明了                           
(3)第③句话说明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语平台。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不见了。”现在网上和我们的校园里,这种歪唱的儿歌很是流行。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见解或看法?请你说一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实践。
这幅漫画的题目是《个性爱国》,头发上面是国旗,下面是“祖国万岁”。你看了这幅画觉得他的做法可取吗?说出你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句心里话。
新闻背景:我国在文化保护方面,还面临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和挑战。如我国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速度快得惊人,一大批老艺人去世,使得不少民间技艺濒临灭绝。看漫画,你有什么想说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运用。
《家有儿女》中的妈妈(刘梅)也很爱她的儿女们。请你品读剧中的一段台词。
刘星和姐姐小雪都趴在饭桌上睡觉,这时妈妈刘梅过来,拽起刘星的胳膊。
刘梅:你看看表,这才几点哪,就睡了。  刘星:我昨晚上没睡好。
刘梅:又玩游戏机了吧?                刘星:没有。
刘梅:那就是上网玩了吧?              刘星:没有。我想关于考试的事呢。
刘梅:考试的事?你考试又没及格?      刘星:还没考呢!
刘梅:那就是想怎么作弊?              刘星:你怎么老把我往那坏处想啊!
刘梅:让我往好处想你也得给我机会呀!
(1)妈妈刘梅看待儿子刘星时有怎样的问题,引发了儿子的不满?
                                                                           
(2)请你给像刘梅这样的家长们提出至少两点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珍珠鸟》描写了相互信任的过程,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来源:2014年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6.1、6.2《诚实与信任》《珍珠鸟》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样的爱你要不要?

近两年,程炜所在学校的“春游”都被安排在校园里。上午,同学们从教室出来,围坐到操场上,吃着零食,讲讲和爸爸妈妈最近去旅游的地方。下午,大家在学校后操场集体游玩,由科学老师讲解植物和昆虫知识。
(1)你觉得程炜所在的学校安排的“春游”有意义吗?为什么?
                                                                              
巴兔提示:春游应该是学校组织学生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
(2)你觉得春游是什么样的?请写一写你期望的春游活动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交际平台。
下图是最近网上流行的《人生压力图》中的两幅:

6——10岁
“补习班,压力大,有木(没)有!
周六奥数英语,周日琴棋书画,
啊补不起啊!补不起!”
10——20岁
“考大学,压力大,有木有!
千军万马,一考定终身,
啊输不起啊!输不起!”
这样的压力你有过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你说一说。
巴兔提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唯有努力才能消解压力,逃避只会被压力击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文中批评了哪种人?他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释下面的句子。
1、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文精彩片段阅读。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  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  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  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  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这段文字围绕中心句,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划线句“这几乎成了惯例”中“这”指的什么?
                                                                             
4.作者在向我们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融入了自己的赞美之情。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词语抄在下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运用。
从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感。而有些人却以虐杀动物为乐、为谋生职业。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可爱的哺乳动物,而在日本,鲸鱼则主要是作为一种食物而存在的。下面的图片是人类捕杀鲸鱼的血腥场面,面对这样的镜头,你一定有话要说,请把你的话写在横线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故事,悟道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赞同他。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       )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   )方东部,一座放在(   )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高地了。
(1)给黑体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险峻——
通达事理——
(3)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4)这段文字中的                                          这两句话与“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共同说明了愚公移山的艰巨性。
(5)文章中两个人物“愚公”和“智叟”,作者写“智叟”有什么用意?
                                                                            
(6)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实践作业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