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小学语文试题 / 实践作业 / 现代文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拓展。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     jué jiàng     zǔ nǎo        kǒng bù
(       )    (       )    (       )    (       )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拓展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在文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和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A.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B.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C.肚子里词多了,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D.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5.短文中爷爷把书籍比作人类的“精神食粮”,除此之外,关于书籍的比喻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书籍的两个比喻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对你今后的语文学习有什么重要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写阅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照样子,写词语。(不少于四个)
依依不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饥肠辘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1.“光”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为”“拼了命”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拓展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心里掠过一阵沉重。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1.文中讲述了一位父亲(        )。
A.十分熟悉鸟的习性和鸟的生活习性
B.一生最喜欢树林的歌唱的鸟
C.不是猎人
2.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里打“√”。
焐 wù(        )      瞬 sùn(        )
wū(        )         shùn(        )
3.判断。
(1)“鸟要准备唱歌了。”是个拟人句。(        )
(2)“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不是拟人句。(        )
4.写父亲熟悉鸟的正确表述的句子有(        )
A.望了望,闻了闻,断定林子里有不少鸟。
B.一生喜欢鸟,知道林中鸟很多。
C.过夜的鸟成群焐在一起散发的鸟味。
D.鸟叫是鸟最快活的时刻。
5.你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华是个爱帮助人的孩子。小刚的数学题不会做,他主动给小刚讲解,直到小刚学会了。小清病了,他陪(péi)小清去医院看病。高朋忘带水彩了,他把自己的水彩借给高朋用。一天下午,小华走在路上,看见一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装满菜的车,就急忙跑过去帮忙推车。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写小华做的________件好事。
2.小华是个________的孩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_,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如果”一词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人们之所以利用潮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文中所介绍的潮汐能源,你还知道哪些可供利用的新能源呢?说给大发家听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欣赏。
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   )(  )华
柯棣华,原名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的一个小镇。柯棣是他的姓,到中国后为了表示在这里奋斗的决心,又在姓后面加了一个“华”字。
印度人民的苦难和反抗(   )民统治的斗争,使柯棣华自小养成了积极追求真理、勇于反抗不合理压迫的坚强性格。1937年,中国抗战的消息传来,印度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柯棣华毅然决定参加医疗队。
1938年9月,柯棣华等五人援华医疗队来到了中国。起初到国民党军医院中工作并受到款待,但他们却对国民党百般丑化的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冲破阻(   )于1939年2月抵达延安,随后到八路军总院工作。同年秋,他们提出追随白求恩的足迹去前线。毛泽东亲自批准并勉励他们学习政治。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并经历了突破封锁线的战斗,他们到达了晋东南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
当时,面对日寇频繁(      )的“扫荡”,柯棣华和同志们不得不一次次放弃建立起来的医院和学校,打着背包在山林中同敌军游击周旋。当时,他通过认真学习,不但能用汉语对话,还可以阅读中文报刊杂志,认定中国革命代表了人类追求光明的希望。通过斗争实践和对革命理论的学习,他提出入党的要求。在1942年7月7日抗战五周年纪念日,这位印度医生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夏,柯棣华的癫痫病发作。聂荣臻鉴于敌后医疗条件太差,劝他去延安或回国治病,他却不顾危险留下工作。同年12月,他写讲义时突然发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毛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写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毅然——
向往——
周旋——
(3)柯棣华原名是       ,他改名字是因为                         
(4)读了短文,你觉得柯棣华和白求恩的共同之处是:
                                                                    
(5)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堂直播间。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①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②突然,几颗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③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1)第①句话说明了                           
(2)第②句话说明了                           
(3)第③句话说明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文精彩片段阅读。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  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  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  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  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这段文字围绕中心句,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划线句“这几乎成了惯例”中“这”指的什么?
                                                                             
4.作者在向我们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融入了自己的赞美之情。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词语抄在下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兔子的导师
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跑来一只狐狸。
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
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兔子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论文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
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
兔子仍然一本正经地说:“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一只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
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比我强大?”
“真的,我可以证明!”兔子领着狼走进山洞,狼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把他的论文打完,然后拿着论文走进山洞,交给一头打着饱嗝的狮子。
论文的标题是什么并不重要,论文的内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兔子的导师是谁。
(1)描写兔子说话时神态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山(    )_______(    )_______     文(     )_______(     )_______
仑(     )_______(    )_______     巴(     )_______(     )_______
(3)兔子写论文时,曾经有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子把狐狸和狼先后领进了山洞,为什么他们都没有出来?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一画描写狐狸和狼神态、语言的句子,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有那样可悲的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兔子的导师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文中“我”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句中“头”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4.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         )的园子    (        )的我 (        )的祖父    (        )的童年  5.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②主要内容的句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实践作业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