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
(2)本文选自 朝 的作品 (1.5分)
(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甚: 诣: 乃: 示:
(4)联系上下文填空。(1.5分)
① 为 设果。
②孔指 以示儿曰……
(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 的人。小孩回答妙在何处:
(2分)
矛与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 , 。”又誉其矛曰“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说出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2.5分)
鬻: 誉: 弗能:
(3)《矛与盾》是成语 的由来。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1.5分)
读《孔明借箭》片段,做题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1)《孔明借箭》一文是根据___________写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中的一段改写的。除了这部作品,我国四大名著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红楼梦》
(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笑着说”,“笑着”一词说明了什么?
(4)请你想象一下,当曹操知道上了当之后,他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5)请再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
阅读理解。35%
(一)默写《杨氏之子》,比一比谁的字最漂亮。并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
|
|
|
|
|
杨 |
氏 |
之 |
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阅读训练营。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人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⑴解释字的意思。
①识: ;②欲:
⑵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⑶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①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 )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②答曰:“前
山后山,何地不有?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⑷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2分)
回答问题。(抄文中的句子)
(1)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是怎样向老子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