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一一宋高宗
材料三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一一唐太宗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市舶”是指什么?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认为实行统治的关键是什么?请你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他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点治国措施( )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B.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
C.广开言路,选用良吏 | 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 )
A.精美的青铜酒樽 | B.色泽鲜艳的粉彩瓷 |
C.削铁如泥的钢刀 | 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 |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 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唐代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引用这句话警醒自己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纳谏 | B.隋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
C.隋朝灭亡的教训 |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
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唐有作为的皇帝,下列各项是他们相同的是
①注意任用贤才 ②崇尚节俭 ③重视发展生产 ④重视地方吏治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618年,李世民(即唐太宗)建立唐朝,其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产生活安定,国力逐步强盛。
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