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 B.《唐律疏议》 |
C.《秦律》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亮点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汉景帝对贪赃枉法的罪犯处理很严。他规定:官吏收受贿赂,要没收财物并治罪,参与投机经营的也按贪赃枉法处理。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材料三:开元初年,关东一带连年发生严重的蝗灾。迷信的地方官认为这是天灾,不积极捕蝗。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排出专使督察地方官捕杀蝗虫,从而大大减轻了受灾的程度。
——中华书局版教材
材料四: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杨贵妃)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安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的《过华清宫》
(1)概括材料一中汉景帝惩处腐败的举措。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唐玄宗怎样的执政理念?历史上把他统治前期的治世称作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腐问责”是当今时代热点,上述材料给今天的当政者怎样的启迪?
“唐太宗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作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他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唐太宗“以庸代役,减免赋税”的根本目的是( )
A.保证农民的耕作时间 |
B.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安定 |
C.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D.巩固唐朝的统治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 “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 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
(4) 材料三说明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 B.唐太宗统治后期 |
C.唐玄宗统治前期 | D.唐玄宗统治后期 |
中国古代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请阅读下列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孔子讲学图 |
汉代讲学图 |
(1)孔子是哪一时期的教育家?他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请写出一句他的教育名言。 |
(2)汉代的最高学府叫什么?西汉时哪位皇帝在都城长安设立该学府推行儒学教育? |
唐朝的国学 |
|
(3)国学是唐朝的最高学府,唐朝的哪位皇帝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他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
宋朝的读书人“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你认为“宋朝读书风气很浓”的科技原因是什么? |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认识。 |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
(2)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善于用人 | B.虚心纳谏 | C.科举取士 | D.勤政爱民 |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富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
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 B.开皇之治 | C.贞观之治 | D.开元之治 |
(12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并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徐“A”,错误的涂“B”。
史 实 |
推 论 |
正确与否 |
(1)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唐太宗 |
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利益 |
|
(2)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
年轻人多选择明经科,年龄大的人多选择进士科 |
|
(3)“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
反映了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
|
(4)“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弛,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
说明中国明代造船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 |
|
(5)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
由此清政府采取了禁绝一切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
|
(6)“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
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逐渐走向消极衰落 |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