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决定行为,下列思想观念中决定了唐太宗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B.“为政这要,惟任得人” |
C.“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 D.“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贞观长歌》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它所叙述的是唐朝哪一位皇帝的统治盛况?
A.唐高祖 | B.唐太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
隋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的职责是( )
A.决策 | B.执行 | C.批阅 | D.审核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B.其执政时期政治经济继续发展 |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请回答: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何种趋势?为什么?
(3)从上面材料人口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所说的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二描写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
(3)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什么?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留下什么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 B.《贞观之治》 |
C.《开元盛世》 | D.《康乾盛世》 |
“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程咬金 | B.李世民 | C.魏征 | D.秦叔宝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1)从材料一中可知墨子选拔官员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官吏?
(3)这一制度常设两个主要科目。请你穿破时空选择其中的一个科目去参加考试,你怎样准备考试内容?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也可用材料中的原话)
(5)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那么这位大臣是( )
A.长孙无忌 | B.杜如晦 | C.狄仁杰 | D.魏征 |
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
A.唐玄宗 | B.唐太宗 | C.隋炀帝 | D.武则天 |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唐初贞观年间情况的是( )
A.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 |
B.劳役负担比较轻 |
C.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
D.任命姚崇为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