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所说的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二描写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
(3)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什么?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人统计过有475位皇帝,在这其中女皇帝只有一人,真可谓凤毛麟角。这位女皇帝就是
A.李清照 | B.杨玉环 | C.王昭君 | D.武则天 |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于
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 B.开元盛世 |
C.光武中兴 | D.贞观之治 |
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 B.唐太宗 | C.唐中宗 | D.唐玄宗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是
A.水排 | B.筒车 | C.翻车 | D.耧车 |
如图,中国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正是建立在发达的古代农业的基础之上。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元世祖登基之初,诏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代发明的两种新农具极大地推动了农耕技术的发展。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农具的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得益于该地引进的什么水稻优良品种?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人们称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里的“贞观”、“开元”年号分别属于
A.唐高祖、唐太宗 | B.唐太宗、武则天 |
C.武则天、唐玄宗 | D.唐太宗、唐玄宗 |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B.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
C.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阅读下列材料:共18分
材料一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材料二 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
材料三 长安城内两个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种工具的描述?其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2)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除材料二中的“青瓷”“白瓷”外,这一时期最为有名的陶瓷种类还有什么?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长安城内两个市”指什么?它们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长安,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