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1)仔细观察下图《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请回答图中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天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①材料中的“欢盟”是指澶州之战后,宋辽议和,订立了澶渊之盟         (      )
②“欢盟”之后,宋朝秉承“守内虚外”政策,与辽划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

(3)仔细观察上图《清朝前期疆域结构示意图》,请将字母空白处补充完整。
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
(4)仔细观察上图《清朝前期疆域结构示意图》,为加强对A、B两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对西北地区、康熙帝对东北地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空穿梭机。 重拾民族统一之梦  (5分)

(1)你来到隋朝看到很多读书人到京城参加考试,希望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原来,  
     制早在隋朝就已经确立。
(2)你到了大都,了解了元代疆域辽阔,战争频繁,为便于管理,在地方实行了    制度。
(3)你来到     朝的都城南京,听说丞相胡惟庸被太祖皇帝诛杀,丞相的政务分给了六部来管,从此就没有丞相了。
(4)1684年,作为康熙皇帝的钦差大臣,你来到____省的总督衙门宣读了设置台湾府的诏书。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5)你在京城听说,雍正皇帝设立了  __,专门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来这个机构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阅读提示,探究问题。
(1)【春秋战国的自由竞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举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思想学派及其主张。(至少两例)
(2)【封建时代的严苛禁锢】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严苛禁锢,扼杀了人才,阻碍了社会发展。除“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外,请再写出一例我国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文化的典型表现
(3)【近代西方的幡然觉醒】近代欧洲走出蒙昧源于14-16世纪及18世纪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近代中国的理性曙光】20世纪初,中国的有志之士在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残余。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5)【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从而促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请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4分)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2分)
(3)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 ( 4分)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那两个朝代开创的?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
(4)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存在哪一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友好,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隔离与统一

 
隔离
统一
第一次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1662年, 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
第二次
1895年《 》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第三次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
 

 
材料三   “占中”指的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 “占中”公然违反香港法律规定,冲击政府,严重阻塞交通,扰乱社会秩序,是把少数人的政治诉求凌驾于法律之上。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时,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民主发展,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百度百科
共0条评论...
请回答:
(1)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政治上的哪一措施对秦朝疆域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二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2)清朝前期的疆域最南端在哪里?图三中A、C两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唐朝与A地联系密切有何突出表现?(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为加强对A、C两地的管辖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3)材料三中①和②应填上什么内容?
(4)20世纪80年代谁最早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指的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你对香港发生的“占中”行为有何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对于科举制的认识,说法不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上述关于科举制的观点。
(要求:选择一个观点展开评论即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在100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请回答:
(1)这一案例反映了清朝什么事实?
(2)清朝统治者的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悠长的文明史河,波澜起伏,瑰丽壮阔。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让我们探寻人物,见证历史。
【跨越时空碰撞的思想者】
材料一  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民主政治的创立者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然而……伏尔泰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的孔子。孔子的民本思想,让伏尔泰欣喜不已。孔子启蒙伏尔泰,伏尔泰启蒙西方。
(1)结合材料分析伏尔泰吸收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伏尔泰启蒙西方”的思想精髓在法国大革命中以什么文献体现的?
【同一时空迥异的领导者】
材料二 乾隆和华盛顿两个人一个是留辫子的皇帝,一个是穿西装的总统。乾隆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差异。
(2)“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3)标志中国这一体制到达顶峰的是什么机构的设置?设置这一机构的清朝皇帝为了管理西藏设立了什么机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乾隆帝曾在思想领域采取过什么措施?
(4)标志美国这一体制建立的是哪一文件的颁布?和华盛顿齐名的美国另一位总统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障碍,得益于哪一事件哪一文件的颁布?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一样,都是20世纪末埋葬共产制度的伟大英雄。但路径不一样。戈尔巴乔夫彻底埋葬了共产政治制度,导致了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成为结束冷战最主要的人物。而邓小平埋葬的是共产经济制度,在近40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5)1979年,中国农民首先奏响了时代最强音,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体现伟大转折的内容是什么?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哪次会议上?这次会议在经济上提出建立什么体制?用一句话准确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贡献。
(6)1985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以苏联解体而告终。苏联成立于哪一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及实质是什么?
【同一地域战争的疯狂者】
人物一:……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戎马一生,时势造就英雄。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人物二:在很多人眼里,他被称之为“战争的召唤者”、“魔鬼的代言人”,因为他给世界带来的是无尽的战争和流血,更对犹太人犯下了滔天罪行。他是一个曾使德国一度辉煌而又亲手毁了德国的人。
(7)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都曾想武力统一欧洲,却都以失败告终。人物一留下的最重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文件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人物一发动的战争?
(8)影响人物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经济大危机呈现了怎样的特点?他在德国建立了哪一政党和共产党进行对抗?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 我国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 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是的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材料二 秦朝疆域示意图

(2)观察左图,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请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写出这一制度对秦朝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3)观察左图,元朝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图中宣政院辖地主要是指今天的哪个行政区?
材料四 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 。
——《明史·职官志》
(4)材料四中“兵”、“钱谷”分别隶属哪个行政机构管辖?
材料五

(5)观察左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前期管理新疆地区的行政机构名称。该地区最早在哪一朝代归属中央管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1)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
(2)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
材料二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4)以上两则材料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有什么共同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感情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2)材料二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的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