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材料三: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实在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两个强盗是指?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3)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的角色发生了什么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占领了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英、法、美等国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后,鸦片走私的情况更加严重。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1)三段材料分别出自哪些不平等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第一个条约中直接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目的的条款是?第二个条约签订时的中日双方代表是?第三个条约签订后,北京城的哪一区域中国人不能再进入?
(3)从这段屈辱的历史中,你学到了那些历史教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相对隔绝状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4世纪文艺复兴,这一场伟大的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由于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一种新的制度在欧美诞生。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根据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续写17——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诞生、确立的表现及概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3约,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好。”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随后派人到欧美考察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明治政府决定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逐步在全国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工学、农学、商学等实业学校及师范学校、业余学校等,重点普及小学教育,搞好师范教育。创办东京大学,设立法、理、文、医等学部,成为当时输入近代科学,培养造就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心。为学习欧美科技,还高薪聘请外籍教师。
材料三 明治政府各部门中,文部省经费开支最多,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款,不惜重金建设学校。
(1)材料一中的沙皇是谁?他的话是针对哪次改革而言的?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
(2)你能说出俄国的这次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在哪些方面具有相同点?
(3)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治政府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明治政府的这些措施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确立了统治。为巩固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了力量,并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利。
材料三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掀起了宪章运动。尽管当时宪章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后来英国资产阶级为避免社会动荡,实行了一些改良,工人获得了包括普选权在内的部分民主权利,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
(1)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产业革命”中的标志性发明是什么?它的应用使交通运输业有哪些革新?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方式巩固政权的?
2014年11月11日,在燕山脚下的雁栖湖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宣告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向世界展示了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的宏伟画卷。而就在两年前,习总书记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到20世纪20年代前开展了哪些探索?并分析这些探索的特点。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奋斗之梦。请问中共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5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1)该大事年表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并写出该事件的导火线。
(2)依据大事年表,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
(3)此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指出图片二与图片三所对应的战争的名称。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
阅读下面两段史料:
材料一: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材料三: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与材料二相关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什么危害?
材料一:到19世纪中叶,工业化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
——(美国)杰弗里·本特利、赫伯特·去齐格勒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材料三:工业化时期,主要国家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请回答:
(1)现代工业文明是从哪个国家开始向外传播的?根据材料一,说说工业化传播的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发明的广泛应用促使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发明将人类社会带入什么时代?图二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一和图二的关系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化时期城市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以上问题的分析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材料三: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
棉花加工(吨) |
冶铁(吨) |
1861年 |
30951 |
327610 |
1891年 |
171994 |
992210 |
材料四:“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材料二中1861年改革后的“俄罗斯特殊性”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指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1861年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你觉得今天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请你参加以 “近代欧美国家的崛起”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金银财富进入欧洲。
材料二:“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材料三: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四: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旧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其“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三中经济角度的“英国之欧洲”是在哪一个事件后开创的?思想文化角度的“法国之欧洲”又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欧美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志们!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德寇背信弃义的进攻,及其强迫我们进行的战争,造成了威胁我国的危险。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莫斯科的门前。”
——斯大林
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1)材料一中斯大林的讲话发生在哪一年?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哪一次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战役?
(2)材料二中被罗斯福赞扬为“二战的转折点”的是哪一次战役?斯大林盛赞的“登陆战役”指的是什么?
(3)在对德作战中,苏、美、英同属于哪一个国际组织?这一组织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