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5)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
⑶《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 , 。”
名句名篇默写
(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4)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6)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7)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8)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中颈联“ , ”含有八层意思。
(2)荀子《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语句是“ ,
, 。”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2)韩愈《师说》中说:“ , 。”这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
补写下列空缺部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师者, 。(《师说》)
(3) ,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4)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5)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6)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2)古人写文章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 ,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
(3)《渔家傲·秋思》中用互文的手法,表现将士们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6)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孔子《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群贤毕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
(2)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人生如梦, 。
(4)楚天千里清秋, 。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6)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7)执手相看泪眼, 。
(8)羽扇纶巾,谈笑间, 。
(9)想当年,金戈铁马, 。
(10)千古江山, 。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2)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②屈原用《国殇》悼念和颂赞为国英勇献身的将士,其中描写了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天时坠兮威灵怒, 。出不入兮往不反, 。”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突出本朝治国以“孝”为纲:“ ,凡在故老, ,……”再写自己的情况尤为特殊。希望借此打动晋武帝。
④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⑤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中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碧云天, ,秋色连波, 。”色调对比强烈,意境开阔,堪称写景大手笔。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