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有关“梅”的两首词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驿外断桥边, 风雨送春归,
寂寞开无主。 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 已是悬崖百丈冰,
更著风和雨。 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 俏也不争春,
一任群芳妒。 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从题目《咏梅》可以看出这两首词都是 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是____ _
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读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请简析“反其意”指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阅读元代王冕《白梅》的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古代诗歌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人名,李白的朋友。
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二联哪两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也称“急急如律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于菟:楚人称老虎为于菟。见《左传》。
诗歌前两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部属”形象?这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精神?请简要分析。
阅读徐志摩的《黄鹂》,完成后面题目。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1931年 (选自《猛虎集》)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写出了色彩,更写出了动感。 |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一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希冀。 |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为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 |
B.最后复叠的一句“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面一句是写充实感,而这一句却是写作者极度的幻想。 |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又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寻找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 |
古诗词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说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用的好的字词,赏析好在哪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红军怎样的情感?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
C.“女祸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的是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古钗叹
唐·张籍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注】张籍(约768—约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苏州)。官卑职微,刚直不阿,一身贫苦,此诗作于诗人十年屈居太祝(小官)期间。
怎样理解“不用还与坠时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前人说此诗“所寄托便在弦指之外”,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长相思
林 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析。
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晴
王 勃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诗人王勃同卢照邻等人一起被称为 。
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小题。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