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①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月夜舟中   
【南宋】戴复古①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注】①戴复古(1167—?) 南宋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一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 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诗的颔联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之情感的?(4分)
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这首诗歌,后六句的顺序已打乱,认真阅读后,回答后面问题。
昌蒲
【明】解 缙
三尺青青古太阿, 舞风斩碎一川波。
①流水无声昼夜磨 ②销尽锋棱怎奈何
③秋来只恐西风起 ④五更弹雨和渔歌
⑤长桥有影蛟龙惧 ⑥两岸带烟生杀气
【注】昌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0—130厘米。叶剑状、直立、墨绿、花黄色、四五月开花,花型美丽,是水中花卉中的骄子。太阿:古宝剑名。
给后面的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民俗,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习惯在门框边插上艾蒿与菖蒲,据传能驱疫辟邪。解缙的这首诗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昌蒲”这种植物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
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小题。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 ①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事事幽”三字统摄全诗,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尾联两句,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叹,有人说是庆幸,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作分析。(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因诗人巧用对比、拟人和夸张而意境深邃,富于情味。
B.诗中一、二两句前后呼应,既是纪事写景,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C.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构思灵巧,戏语雅趣中又启人遐思。
D.这首短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片童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1)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宋代罗大经指出本诗第三联含有八层意思,试做具体分析,至少答出三层意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独秀峰
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它峰相对,故名。 ②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1)你认为诗歌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