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玄宗奇之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B.儿女饿殍者数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乃溯沿湘流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时琯为宰相 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11.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3分)
⑵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
⑶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4分)
阅读下面无无文言文,完成6—10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以本官参知政事。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取材于《宋史》,有删改)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寓意倜傥 倜傥:不同寻常
B.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狱:案件
C.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 会:会合
D.若非上天垂佑 垂佑:保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以材干闻于朝 上忧之,居正驰传招集
A. B.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宜共思济物 以副上意焉
C. D.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理解:了解的人认为他有公辅大臣的器量
B.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理解:逮捕这个官吏来讯问,他供认不讳,被处罚
C.车驾将亲征太原,太发民馈运
理解: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大量的发给民众缺少的物资
D.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理解:从参政到任宰相,一共十八年,皇帝对他的恩宠始终不减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薛居正勤政为民的一组是 ( )
①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②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③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④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⑤居正弛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⑥或有阙政,当与振举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薛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年,他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文章来自我解嘲。
B.乾祐初年,史弘肇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自傲,没人敢忤逆他的命令,居正法办他了的属下,他也没有办法。
C.监军使怀疑一千多僧侣是贼寇的同伙,居正率领军队消灭群寇,擒贼主帅,从贼人手中救下全部僧侣。
D.居正秉性孝顺,行为善良,居家生活节俭。他出任宰相时处事宽厚,士大夫对此很是称赞。
11.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发用斜线(/)断句。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
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取材于《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juān)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F
【注】①递:驿站。 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 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报告。
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俟:依靠。
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失:丢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休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j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一15题。
冯立忠义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嘘唏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授右翊卫郎将。
愚按:冯立之言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此子路所谓食焉而不避其难也。谢叔方亦有慷慨杀身,从容受死之意。二人虽皆受爵,然亦可谓忠义也已。太宗旌之,此正兴王室之所宜然也。若薛万彻①亦可谓忠于所事,始焉与冯、谢无异也,然知进而不知退,终以邪谋就诛,宁不有愧乎!史臣是编,书冯、谢于忠义之首,万彻乃削而不书,厥有旨哉!
(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忠义》中的第一章)
注①:薛万彻:按《通鉴》,武德九年六月,冯立闻建成死,乃与护军薛万彻、齐府左车骑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赴玄武门。敬君弘、吕世衡力战,皆死之。万彻欲攻秦府,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将遂溃。万彻亡入终南山,冯立解兵逃于野。高祖既赦天下,冯立、谢叔方皆自出,万彻亡匿,屡使谕之,乃出。
7. 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谓所亲曰 亲:亲属 B.微以报太子矣 微:无
C.太宗旌之 旌:表彰 D.宁不有愧乎 宁:难道
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遂解兵遁于野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B.将何以逃死 宫府兵将遂溃
C.乃持元吉首以示之 明日出首
D.愚按 按《通鉴》
9.对“之”和“以”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太子之死也 从容受死之意 (2)终以邪谋就诛 以死奉答
A.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10.全都能表现冯立对隐太子“忠义”的一组是 ( )
①率兵犯玄武门,苦战 ②当战之日,无所顾惮 ③授左屯卫中郎将
④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⑤俄而来请罪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⑤
11.对以上一段文字,理解、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立、谢叔方先司职东宫,效命太子,可谓忠义;后来虽然都接受了太宗的封爵,改事新主,作者认为也不失忠义。
B.薛万彻忠于李建成,始终隐匿不降,他不能顺应时政,臣服太宗,终被处死。对照万彻,愚者评价说冯、谢二人“宁不有愧乎”。
C.对玄武门事变这一史实,《贞观政要》和《通鉴》两部史书记载没有什么不同。
D.吴兢把冯、谢二人的事迹放在《论忠义》的第一篇中,并且根本不提薛万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一10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篷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成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①,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元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②,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③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英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民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成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日: “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牟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t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日: “事急矣,潘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日: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得死,域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锚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注】①尹京:做京官。②置辟:定罪量刑。③蠲(juān):免除。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是震议 认为正确,肯定 B,擢知信州 做知府
C 震不省,卒按以法 知道 D.震内牒篷中 通“纳”,纳入,放进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震为官清正或不畏强权的一组是( )
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③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④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⑤吏捕治……卒按以法 ⑥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写了唐震做官请正、不畏强权的事迹。他的一生中先后多次顶着压力办案,甚至曾因之丢官。
B “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是叙事的总纲,下文选取的材料都围绕这一总纲,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叙事也有条不紊,中心突出。
C.这篇文章选材角度有特色,抓住唐震处理政务、抗击元兵的个性化言行,塑造了一个公正为民、恪尽职守、至死不渝的忠臣形象。
D.以事写入,是史传类文章常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也是如此,通过唐震退荐牍、屈说友、减纲运、直诬案、治暴僧、守饶州等事,突出他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10分)
(1) 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5分)
(2) 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患行贪横,
从事苏正和寒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鹤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甚负,乃访之于助.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鹤曰:“夫绝食鹰鸯欲其鸳,鹜而烹之,将何用哉?”鹤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孤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戎于此。”句就。种羌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早之,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
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
太子因赛硕②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i'q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蔑谏,况如卿者,而欲移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勤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you)就:羌别种也.②赛硕:人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案:报案
B.促来杀我 促:赶快
C.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道
D.而欲杜人之日乎 杜:杜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B.甚见亲信则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二太子因赛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D.且污我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出,火且尽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②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
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⑤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⑥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盖勋没有乘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持不动。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C.盖勋刚直不阿,将长安令杨党贪赃枉法的事实全部上报,皇上下诏要将案件追查到底。后来,盖勋还断然拒绝了他人想让尚书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D.盖勋只对董卓行一般礼节,而当时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这样做。因此,盖勋虽然聪明, 刚直不屈,一但被董卓厌恶,在朝廷不能得志。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 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分)
②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票之,存活者千余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
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新唐书?马周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让:责备,责怪。
B. 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 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 无一言损益 损益:偏义复词,偏在“损”,坏的,不好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②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B.①为浚义令崔贤所辱 ②岑文本谓所亲
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 ②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D.①周乃去,客密州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B.周为(之)条二十余事
C.遂感激而(于)西 D.留(之)辅太子(于)定州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 马周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了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 马周对皇恩感激涕零,临终时自比管仲、晏子,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不事暴君,不图身后的名声。
10.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 ”的部分断句。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②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栻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栻曰:“今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宦官执政,自(蔡)京、(王)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栻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密阁 除:免除
B.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契:契约
C.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 右:崇尚
D.申说前命,中外喧哗 中外:国家内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 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
B.非取之于民也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
C.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 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
D.正恐反激武臣之怒 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栻)也
B.愿(上)益加省察
C.(孝宗)旋阅其实,果如栻言
D.明年出栻知袁州,(栻)申说前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栻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让他担任直秘阁。
B.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栻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且言辞激烈,使皇上感到不快。
C.宰相虞允文任命宦官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栻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文,终使虞允文收回任命。
D.张栻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他去世时,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
9.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文段断句。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
②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阳笑曰 通“佯”
B.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 张贴告示
C.如言迹之 留下痕迹
D.盗遁久矣 逃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呼为张一包 因醉而擒之
B.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 下令劫夺者死
C.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 以理卜
D.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此盗捕之急则遁
7、下列各句,与“何神之有”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 B.何为其然也
C.牛何之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淳担任永康知县后,日夜翻阅公事文书。虽然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但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而且只要百姓送一包饭就处理诉讼案。
B.张淳限定三个月一定抓到卢十八,并请求御史在一个月内下达数十份缉捕公文。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又急得睡不着觉。
C.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张淳规劝非常耐心,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保全性命活下来的女孩无以数计。
D.张淳任浙江副使时,浙江有招募来的士兵,张淳与巡抚商量将他们解散,士兵们知道后都骚乱不宁。
9、翻译和断句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
翻译:
②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9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戬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 旨:意图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丁:遭逢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丐郡,得知太平州 丐:乞怜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至是首问焉 青麻头伏焉
C.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樊哙覆其盾于地
7.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①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B.①不以迁谪介意
②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①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②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D.①丐郡,得知太平州
②至之九日罢,主管太龙观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对此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一句文言文断句。(3分)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将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3分)
译文:
②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4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允恭以策干之 干:求见
B、海贼子孙相袭 袭:继承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 蹑:窥察
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 据:占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贼所获,将杀之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C、①以殿直掌广州市舶 ②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杨允恭能以方略剿贼的一组是( )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 ②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③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 ④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流血及袖,容色弥壮 ⑥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杨允恭把三路转运的船只、兵卒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做了登记,让各个州选择小吏,把他们聚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
(2)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
(3)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日:“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 善:很容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朋友之穷老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B.①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②于我乎养生送死
③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④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⑤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⑥于是远近士至吳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学。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译文:
(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正当,在理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孝顺母亲
C.论者多之:数量很多
D.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一无所有,经常贫穷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挟泰山以超北海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 邻之厚,君之薄也
C.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归家而使左右饰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8、下列几句话,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 )
①日知独存规诫 ②频乞骸骨,请致仕
③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 ④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
⑤但葺构池亭 ⑥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天授年间,在李日知担任司刑丞的时候,他执法宽缓平和,没有冤案。
B.李日知对母亲极为孝顺,曾因母亲生病,他侍奉不几天,两鬓的头发都变白了。
C.乐安公主的池馆建成之际,唐中宗亲自前去,除了李日知其他随从的官员都准备赴
宴写诗祝贺。
D.李日知归田园后,仍关心青年,多次提领后辈,为朝廷选拔人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
②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赵彦深,自云南阳宛人,彦深幼孤贫,事母甚孝。年十岁,曾候司徒崔光。光谓宾客曰:“古人观眸子以知人,此人当必远至。”性聪敏,善书计,安闲乐道,不杂交游,为雅论所归服。昧爽辄自扫门外,不使人见,率以为常。
初为尚书令司马子如贱客,供写书。神武在晋阳,索二史,子如举彦深。征补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文翰多出其手,称为敏给。神武每谓司徒孙腾曰:“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及神武崩秘丧事文襄虑河南有变仍自巡抚乃委彦深后事转大行台都官郎中。临发,握手泣曰:“以母弟相托,幸得此心。”既而内外宁静,彦深之力。及还发丧,深加褒美,乃披郡县簿为选,封安国县伯。从征颍川,时引水灌城,城雉将没,西魏将王思政犹欲死战。文襄令彦深单身入城告喻,即日降之,便手牵思政出城。
文宣嗣位,仍典机密,进爵为侯。天保初,累迁秘书监。以为忠谨,每郊庙,必令兼太仆卿,执御陪乘。转大司农。帝或巡幸,即辅赞太子,知后事。文宣玺书劳勉,征为侍中,仍掌机密。河清元年,进爵安乐公,累迁尚书左仆射、齐州大中正、监国史,迁尚书令,为特进,封宜阳王。武平二年拜司空,为祖珽所间,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征为司空,转司徒。丁母忧,寻起为本官。七年六月暴疾薨,时年七十。
彦深历事累朝,常参机近,温柔谨慎,喜怒不形于色。自皇建以还,礼遇稍重,每有引见,或升御榻,常呼官号而不名也。凡诸选举,先令铨定,提奖人物,皆行业为先,轻薄之徒,弗之齿也。孝昭既执朝权,群臣密多劝进,彦深独不致言。孝昭尝谓王晞云:“若言众心皆谓天下有归,何不见彦深有语?”晞以告,彦深不获已,陈请,其为时重如此。常逊言恭己,未尝以骄矜待物,所以或出或处,去而复还。
齐朝宰相,善始令终唯彦深一人。 (《北齐书•赵彦深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候司徒崔光 候,探望
B.乃披郡县薄为选披,拿来
C.城雉将没 城雉,城墙
D.善始令终唯彦深一人令,好的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辄自扫门外。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①以母弟相托。 ②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①子如言于神武 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①晞以告,彦深不获己。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从侧面表现出赵彦深忠诚、恭谨的一组是 ( )
①昧爽辄自扫门外,不使人见
②以母弟相托,幸得此心。
③即日降之,便手牵思政出城。
④每郊庙,必令兼太仆卿,执御陪乘
⑤每有引见,或升御榻,常呼官号而不名也。
⑥群臣密多劝进,彦深独不致言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彦深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慧,十岁就很受司徒崔光的赏识。
B.文襄帝攻打颍川时,赵深请缨与西魏大将王思政和谈,并最最终劝降成功。
C.文宣帝每次到郊外祭庙,赵深都骑马陪着,当文宣外出巡游时,也常让他辅佐太子。
D.赵侍奉高氏几代帝王,大多被委以重任,掌管国家机密,经常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及神武崩秘丧事文襄虑河南有变仍自巡抚乃委彦深后事转大行台都官郎中。
13.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祖珽所间,出为西兖州刺史。
②提奖人物,皆行业为先,轻薄之徒,弗之齿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目:
杜瑛
杜瑛,字文玉,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今天子神圣,俊乂①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注] ①俊乂:才能出众的人。 《元史》卷199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究其指趣指:旨意 B.明法正俗,育材兴化正:纠正
C.若控襄樊之师控:驾驭,节制 D.俊乂辐辏 辐辏:聚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 愿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将焉用仕 入二三里,得尤绝者家焉
D.其不苟取如此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瑛对元世祖忽必烈指出的安国三件事,即“法”“兵”“食”,确实抓住了使天下由乱而治的关键。
B.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建立法制,端正风俗,培养人才,广施教化,以来拯救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一些细枝末节的名堂。
C.杜瑛精于用兵,建议忽必烈从背后猛击襄樊,而不是正面用兵,难怪忽必烈从内心佩服他,“谓可大用”。
D.杜瑛关心国计民生,对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建议,表现了他的真知灼见;但他又向往文人隐居的生活,并向儿子立下遗嘱,死后在墓碑刻上“缑山杜处士”的碑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
(2)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