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也。虽以此二者忤物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长沙比:等到。 B.虽以此二者忤物谤速:招致。
C.不少暇佚:丢失。 D.文虽善,不也与:赞许。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无才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平原乔生有女黑丑,壑一鼻,跛一足。年二十五六,无问名者。邑有穆生四十余,妻死,贫不能续,因聘焉。三年生一子。未几穆生卒,家益索,大困,则乞怜其母。母颇不耐之。女亦愤不复返,惟以纺织自给。
有孟生丧偶,遗一子乌头,裁周岁,以乳哺乏人,急于求配;然媒数言,辄不当意。忽见女,大悦之,阴使人风示女。女辞焉,曰:“饥冻若此,从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孟益贤,使媒者函金加币而悦其母。母悦,自诣女所固要之,女志终不。母惭,愿以少女字孟,家人皆喜,而孟殊不愿。
居无何,孟暴疾卒,女往临哭尽哀。孟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又各草窃以去,惟一妪抱儿哭帷中。女问得故,大不平。闻林生与孟善,乃踵门而告曰:“夫妇、朋友,人之大伦也。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孤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可以无朋友矣。妾无所多须于君,但以片纸告邑宰;抚孤,则妾不敢辞。”林曰:“诺。”女别而归。林将如其所教;无赖辈怒,咸欲以白刃相仇。林大惧,闭户不敢复行。女见数日寂无音,问之,则孟氏田产已尽矣。
女忿甚,挺身自诣官。官诘女属孟何人,女曰:“公一邑,所凭者理耳。如其言妄,即至戚无所逃罪;如非妄,则道路之人可听也。”官怒言戆,呵逐而出。女冤愤无伸,哭诉于搢绅之门。某先生闻而义之,代剖于宰。宰按之果真,穷治诸无赖,尽返所取。
或议留女居孟第,抚其孤;女不肯。扃其户,使媪抱乌头从与俱归,另舍之。凡乌头日用所需,辄同妪启户出粟,为之营辨;己锱铢无所沾染,抱子食贫,一如曩昔。
积数年乌头渐长,为延师教读;己子则使学操作。妪劝使并读,女曰:“乌头之费,其所自有;我耗人之财教己子,此心何以自明?”
又数年,为乌头积粟数百石,乃聘于名族,治其第宅,析令归。乌头泣要同居,女从之;然纺绩如故。乌头夫妇夺其具,女曰:“我母子坐食,心甚不安。”遂早暮为之纪理,使其子巡行阡陌,若为佣然。乌头夫妻有小过,辄斥谴不少;稍不悛,则怫然欲去。夫妻跪道悔词始止。未几乌头入泮,又辞欲归。乌头不可,捐聘币,为穆子完婚。女乃析子令归。乌头留之不得,阴使人于近村为市恒产百亩而后遗之。后女疾求归。乌头不听。病益笃,嘱曰:“必以我归葬!”乌头诺。
既卒,阴以金啖穆子,俾合葬于孟。及期,棺重,三十人不能举。穆子忽仆,七孔血出,自言曰:“不肖儿,何得遂卖汝母!”乌头惧,拜祝之,始愈。乃复停数日,修治穆墓已,始合厝之。
异史氏曰:“知己之感,许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为也。彼女子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视之矣。”
《聊斋志异卷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志终不夺:改变 B.村中无赖悉凭陵:欺凌
C.公一邑宰:宰相 D.辄斥谴不少贷:宽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孟益贤何厌
B.官怒言戆失所与,不知
C.我耗人之财教己子阙秦利晋
D.彼女子知开国茫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主长相丑陋,嫁人后丈夫死了,生活贫困,带着儿子求靠母家,母亲拒绝对她帮助,她愤愤回家,自力更生。
B.孟生死了妻子,对女主一见钟情,想要娶她为妻,但女主因为自卑而不愿意再嫁。
C.孟生死后,他的家产被村中无赖瓜分,女主为其据理力争,不惜得罪县宰,最后得回田产。
D.女主死后,乌头和穆子想把她和孟生合葬,她显灵而使穆子瞬间死亡,最终乌头把她单独下葬。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前 虽 固 拒 之 然 固 已 心 许 之 矣 今 身 死 子 幼 自 当 有 以 报 知 己 然存 孤 易 御 侮 难 若 无 兄 弟 父 母 遂 坐 视 其 子 死 家 灭 而 不 一 救 则 五 伦 可 以 无 朋 友 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
(2) 乌头留之不得,阴使人于近村为市恒产百亩而后遗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旧唐书•高士廉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廉妹先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适:出嫁
B.既而涕泗横集觉:醒来
C.俭与交游坐:停留
D.内离外蹙:窘迫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事父母以孝闻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B.分其余资,轻装而去项王按剑而跽曰
C.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士廉下车,以礼致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   )
①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     ②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③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    ④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⑤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⑥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
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
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翻译下列句子
(1) 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2)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嵩不予格:阻止
B.赎还职输:缴纳
C.时大学士严嵩擅政擅政:擅长政事
D.衰病侵寻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B.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C.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途靡:没有
B.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
C.会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战争爆发
D.尝从人事人事:指做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耕植不足自给作《师说》贻之
B.眷然有归欤情此小大辩也
C.家叔余贫苦但刘日薄西山
D.寻程氏妹丧武昌急星火

下列不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B.质性自然。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对诗中语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

A.“府吏得闻之”一段,焦仲卿极力为兰芝辩白,既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又立下了白头偕老的誓言。
B.“阿母谓府吏”一段,焦仲卿母严厉斥责、历数兰芝的种种过失,还虚拟出东家贤女诱骗儿子休妻。
C.“府吏长跪告”一段,焦仲卿久久跪着恳求,并且立下绝不它娶的誓言,果断地回绝了焦母那番诱哄。
D.“阿母得闻之”一段,面对儿子的恳请辩白,焦母勃然大怒,在痛加申斥之后,蛮横拒绝了仲卿的恳求。

作者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对选段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诗中可看出焦仲卿忠于爱情,绝不妥协的刚强一面。
B.由诗中可看出焦母蛮横霸道的性格,她既以偏见委屈儿媳,又根本不去听儿子的恳切陈情。
C.焦仲卿之所以不能保护自己深爱的妻子,除了性格懦弱之外,还与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有关。
D.焦母之所以能一意孤行,依丈的是封建家长制度的权威,焦母的行为具有封建时代的典型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
(1)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2)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重,字茂会,江夏钟武人也。重少好学,有文辞;早孤,与群弟居,以友爱著称。弱冠为本国中正,逊让不行。后为始平王文学,上疏陈九品。迁太子舍人,转尚书郎。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中书启可,属主者为条制。重奏曰:“方今圣明垂制,每尚简易,法禁已具,和表无施。”又司隶校尉石鉴奏,郁林太守介登役使所监,求召迁;尚书荀恺以为远郡非人情所乐,奏登贬秩官居。重驳曰:“臣以为宜听鉴所上,先召登还,且使体例有常,不为远近易制。”诏从之。
太熙初,迁廷尉平,驳廷尉奏邯郸醉等,文多不载。再迁中书郎,每大事及疑议,辄参以经典处决,多皆施行。迁尚书吏部郎,务抑华竞,不通私谒,特留心隐逸,由是群才毕举。时燕国中正刘沈举霍原为寒素,司徒府不从,沈又抗诣中书奏原,而中书复下司徒参论。司徒左长史荀组以为:“寒素者,当谓门寒身素,无世祚之资。原为列侯,不应寒素之目。”重奏曰:“原定志穷山,修述儒道,义在可嘉。若遂抑替,将负幽邦之望,伤敦徳之教。如诏书所求之旨,应为二品。”诏从之。出为行讨虏护军、平阳太守,崇德化,修学校,表笃行,拔贤能;清简无欲,正身率下。在职三年,弹黜四县。弟嶷亡,表去官。
永康初,赵王伦用为相国左司马,以忧逼成疾而卒,时年四十八。家贫,宅宇狭小,无殡殓之地,诏于典客署营丧。
(摘选自《晋书·李重传》)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逊不行让:谦让 B.中书可启:开启
C.不应寒素之目:名称 D.黜四县弹:弹劾

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B.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C.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D.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重崇尚德行教化。她小时和弟弟们居住,以友爱著称;后来出任平阳太守,修建学校,表彰忠厚,选拔贤能。
B.李重清正简朴无私。他身居高位,可家境贫穷,房屋狭小,死后连出殡的地方都没有,皇帝下诏在典客署治丧。
C.李重重视隐逸之士。在担任尚书吏部郎时,李重支持刘沈推荐霍原为寒素,认为霍原的志向和行为都值得嘉奖。
D.李重言辞处事恰当。他驳石鉴时,认为体例要符合常法,不随意改变;每每有大事及疑议时就要按经典处理决定。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方今圣明垂制,每尚简易,法禁已具,和表无施。
(2)务抑华竞,不通私谒,特留心隐逸,由是群才毕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抄写
B.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质:对质
C.服食器用,辄多亡失辄:总是
D.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A.①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②于是渐不信孤
C.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②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D.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其不蚤耳恨:遗憾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夺其权稍:稍微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也本:根本,质本的东西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下列对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B.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D.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2)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
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遂成风俗,乃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 《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东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①引预:引荐。②参厕:参与;置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解文属:写作
B.流宕忘反:返回
C.何能务赞:赞扬
D.自非怀经抱质自非:如果不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此事业,谔之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B.朝闻死围之不继,吾还也
C.谔又时文体尚轻薄樊哙侧其盾
D.子孙辄嫁卖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谔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时也很看重李谔,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B.文帝即位后,李谔多次上书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文帝或“纳之”或“览而嘉之”都能从谏如流。
C.李谔认为文风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下面纷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到了江东齐、梁二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点。
D.隋文帝为了端正文风,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并处分了一位因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员极大的震动。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上 书 曰 臣 闻 古 先 哲 王 之 化 人 也 必 变 其 视 听 防 其 嗜 欲 塞 其 邪 放 之 心 示 以 淳 和 之 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2)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日:“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日:“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日:“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日:“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师事同邑李中,其学传:学习。
B.父每客肃:庄重。
C.十八年,宫僚简:选拔。
D.率友人躬给振:通“赈”,救济。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凭 学书几:茶几
B.诸小妹语曰述:转述
C.何谓阁子也?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矣盖:古称伞

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②室坏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③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翻译以下句子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如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本军独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蝟。子揽马鞅谏死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是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敢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城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侍。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衊之。饬名姝,教歌舞、六博,举止光丽,费百钜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抓住
B.始逾月,本军节度使擢:提拔
C.光颜乃溵水壁:构筑营垒驻守
D.名姝,教歌舞饬:整治,训练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B.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C.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D.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涂上雷公符、斗星,署名“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县令董昌龄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D.都统韩弘恭谨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部队征战的勤苦,李光颜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
(2)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军长史王畡善,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候罢:撤除
B.云动相诲规:劝谏
C.不图今日复闻 言谠:正直
D.士或以此之少:减少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云敢说“谠言”的一组是
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②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③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         ④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⑤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信。后来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
B.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
D.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2)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