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乙烷中混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⑤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⑥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和浓H2SO4,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后再过滤.
A.①②③⑥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②③④⑥ |
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戊烷,烯烃的名称是
A.2.2-二甲基-3-戊烯 | B.2.2-二甲基-4-戊烯 |
C.4.4-二甲基-2-戊烯 | D.2.2-二甲基-2-戊烯 |
有人认为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然后Br+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l和NaI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BrCH2CH2Br | B.ClCH2CH2Cl |
C.BrCH2CH2I | D.BrCH2CH2Cl |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 D.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萘()是最简单的稠环芳香烃,萘与足量氢气充分加成的产物一氢代物有2种 |
B.酚酞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结构中含有羟基(-OH),故酚酞属于醇 |
C.高锰酸钾溶液能将甲苯、己烯、CCl4、乙醇四种溶液鉴别开来 |
D.属于羧酸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乙烯分子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nH2n |
B.乙烯的电子式为: |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中含碳量高 |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少的是
A.分子式为C5 H12的烃经 | B.分子式为C4H100的醇 |
C.分子式为C4 H8的烯烃 | D.分子式为C3 H602的酯 |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 D.能发生加聚反应 |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甲苯与己烷 |
B.研究浓度对Fe3++3SCN-Fe(SCN)3的影响 |
C.检验CH3CH2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的产物乙烯 |
D.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二氧化碳 |
B |
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
SiO2是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 |
C |
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 |
D |
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
Al(OH)3受热熔化放出大量的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
B.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
C.甲酸、乙醛、乙酸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
D.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
使1 mol乙烯的同系物丙烯与氯气完全发生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是
A.3 mol | B.4 mol | C.5 mol | D.7 mol |
烷烃是单烯烃R和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有
A.3种 | B.4种 | C.5种 | D.6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