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B、观察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须使用高倍显微镜
C、用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DNA、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生理盐水
D、光合色素分子均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95%的酒精提取液泡中的色素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控制甲的蔓延 |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
(10分)下图为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 |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
针杆藻和星杆藻是两种单细胞硅藻,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甲、乙、丙,图中虚线表示培养液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硅藻单独培养至15d左右,星杆藻的增长速率比针杆藻小 |
B.丙图中曲线②表示星杆藻的数量变化 |
C.在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间表现为竞争关系 |
D.星杆藻比针杆藻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高 |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图甲表示海洋鱼类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增长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是A 、C、D
B.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C.图乙的食物链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低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
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图1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 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 和 。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 ,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 和 。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 ,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 。
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 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分别是甲中 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 。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 个/mL。
(2)图丁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J/(cm2·y)。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 ,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
下图甲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问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图乙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 、 。
(2)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筷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 结构。
(3)检测表明,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和 。
(4)图乙模型属于 (“物理”或“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 。
如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0~t1乙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 |
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 |
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 |
D.t3~t4甲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 |
下列有关小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B.可用样方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C.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1/2K值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D.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的小动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以相同 |
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