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 综合题
高中生物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 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 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___            ___并且在花期进行套袋和人工授粉等操作。如果筛选糯性绿株品系需在第______年选择糯性籽粒留种,下一年选择___        ___自交留种即可。
(2)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若在幼嫩花药中观察上图染色体现象,应选择处于____    __分裂的______期细胞。
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査之前,有人认为F1代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代绿苗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___        ___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F2代植株的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紫色 : 绿色为3:1,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若F3代植株的紫色 : 绿色为_____     _说明花粉中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是/不是)    纯合体。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倍体。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      个。
(4)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培育出④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3种。为研究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籽粒颜色
第一组
纯合紫色×纯合紫色
紫色
第二组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紫色
第三组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黄色
第四组
黄色×黄色
黄色、白色
第五组
紫色×紫色
紫色、黄色、白色
第六组
白色×白色
白色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          ,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3)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面左图所示。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面右图所示。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造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
I: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
II.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
(2)Y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遗传学家在研究该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大多数如图1所示,少数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十字形”图像。(注:图中每条染色体只表示了一条染色单体)

①图1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_            期,图2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     
②图1所示细胞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___________                                 。研究发现,该植物配子中出现基因缺失时不能存活,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图2所示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下图是雄果蝇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为完全显性。

(1)雄果蝇甲有    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最多有    个染色体组。
(2)假设雄果蝇甲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BXE的配子,则另外三个配子的基因型为                    
(3)雄果蝇甲与另一雌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红眼的比例为1:1,后代雄果蝇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的比例为1:1:1:1,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若后代出现基因型为bbXeXeY黑身白眼雄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这属于     变异,出现这种变异的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能发生如甲图所示变异,变异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后代若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断有三份),表现为痴呆;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断只有一份),胚胎早期流产。乙图为由于第7号、9号染色体变异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系谱图。已知系谱各成员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6条,I—l、II—1、III—2染色体正常;I—2、II—2表现正常,但均为7号、9号染色体变异携带者(细胞中7号和9号染色体组成为AA+BB-);发生变异的7号、9号染色体能与正常7号、9号染色体联会,形成配子。请回答。

(1)甲图所示,9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7号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变异的7号或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           发生了改变。
(2)个体III—1的7号和9号染色体组成为         (用甲图中的字母表示)。
(3)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的后代早期流产,胎儿不能成活,则成活的III—3个体为7号、9号染色体变异携带者的概率是         
(4)III—3婚配,为避免生出染色体异常的患儿,妊娠期间须进行              ,如羊水检查。将胎儿脱落的细胞从羊水中分离并通过           技术增殖细胞,适时加入秋水酰胺(与秋水仙素功能相似),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          ,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选取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进行观察,从面诊断出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①和②通过Ⅰ、Ⅲ和Ⅴ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③培育出④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水稻的生育期中,稻瘟病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稻瘟病引起水稻病症主要有褐色病斑型和白点病斑型,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水稻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注:“+”的数目越多表示发病程度越高或产量越高,“一”表示未染病。
据题干信息及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抗白点病斑型的水稻是品种       ,判断依据是      
(2)设计1、2两组实验,可探究       
(3)1、3、4三组相比,第3组产量最高,可能原因是      
(4)稻瘟病病原体与水稻之间属于     关系。若实验田的水稻被某种鸟大量捕食而明显减少时,该鸟的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鸟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选填“偏小”或“相等”或“偏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4n=48)和抗青枯病的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
(1)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的叶片探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酶的种类
酶的浓度
(%)
原生质体产量
(×106个/g)
镜检结果
1
纤维素酶
1.0
0.4
未解离的细胞团多
果胶酶
0.5
2
纤维素酶
1.0
0.08
有许多碎片
果胶酶
1.0
3
纤维素酶
0.5
1.5
未完全解离
果胶酶
0.5
4
纤维素酶
0.5
3.4
解离较好,细胞破碎严重
果胶酶
1.0
5
纤维素酶
0.4
18.8
解离充分,碎片少
果胶酶
0.7

①据表分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组合是第____组,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浓度。
②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浓度___________马铃薯叶片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培养,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
(2)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杂种细胞进行镜检筛选,将用四倍体马铃薯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用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的_______(填“叶片”或“幼根”)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把两种原生质体置于加入____________的溶液中促融。
(3)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上检测杂种植株,科学家选取杂种植株根尖进行_________后用碱性染料染色并制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玉米中非甜粒(D) 对甜粒(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ddrr和DDRR的两个,品种玉米,欲培育ddRR玉米品种。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若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原理是      ,就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而言,该原理涉及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 
          (亲本、F1)的__    过程中。
(2)F2中选出甜粒抗病个体自交得F3,在F3中应淘汰____    个体,淘汰后群体中R基因频率为____
(3)若不改变育种方法,要在较短年限内获得ddRR品种,可将F2中选出的甜粒抗病个体的种子进行    
          种植,然后筛选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株系。此外,还可采用       育种缩短育种年限,该过程中须在              时期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植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如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回答: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②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
(2)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3)香稻的香味由隐性基因(b)控制,普通稻的五香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6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7号染色体上。现有正常的香稻和普通稻,7号染色体三体的香稻和普通稻四种纯合种子供选用,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从而定位等位基因B、b的染色体位置。实验步骤:
a.选择正常的普通稻为______(父/母)本和三体的________稻为______(父/母)本杂交得F1
b.利用F1中的三体个体,构建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得F2
c.统计F2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比。
实验结果:
d.若F2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比为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
e.若F2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比为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6号染色体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①~⑤列举了五种作物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应问题:
(1)第①种方法属于_________,其变异原理为______。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种方法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类型。这种方法与第①种方法比较,其优点为__________。
(3)第③种方法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方法②与③依据的遗传学原理都是_____________。
(4)第④种方法是_______育种。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
(5)第⑤种方法属于           。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它们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都是相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草鱼(2n=48)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草鱼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而被称为“拓荒者”。多倍体鱼类与相同的二倍体鱼类相比,其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及耐寒性强,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诱导多倍体鱼类形成。多倍体鱼类的产生机制如下图, a、b、c 为成熟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育种方法称为,原理是          
(2)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成熟个体a 为    倍体;通过“方法三”获得的草鱼个体体细胞中含    条染色体。
(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            
(4)草鱼虽可控制杂草生长,但其天然繁殖能力强,易对水生植物造成严重损坏,因此可以通过      (填写图中方法的序号,例如“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培育不育的草鱼解决该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所示)。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________种。图乙中,突变体aaBbDdd的花色为_________。
(2)突变体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获得Fl,F1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①;
II.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②;
III.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大面积种植只含一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2N=18)以后,调查发现,小菜蛾种群对该种甘蓝产生的毒蛋白具有更强的抗性。为此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种外源抗虫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的转基因甘蓝。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存在下图所示的情况(细胞中只有2个抗虫基因)。请回答(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检测A基因和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产生相应毒蛋白可采用               技术。
(2)甘蓝是雌雄同株植物。体细胞含两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强抗虫,含一种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不抗虫(普通甘蓝)。
①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与普通甘蓝杂交,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       类型,若F1部分表现为弱抗虫,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          类型
②可选取上图        类型的转基因甘蓝的花粉培育出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利用花粉培养出幼苗的技术属于       育种。
③上图甲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3)若甲与丙杂交,F1中弱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4)下图表示人工远缘杂交培育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可育萝卜-甘蓝植株的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需要做的处理是                  ;图中的受精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对同源染色体,       个萝卜染色体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