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标记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B.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
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调控反应速度迅速 |
B.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 |
C.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
D.激素调控作用范围比较局限,反应时间短 |
荷兰学者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
D.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下列不具有的功能是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下图所示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物质运输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代表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
A.胰岛素 | B.孕激素 | C.生长素 | D.维生素D |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
C.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
D.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
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述的是( )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
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 |
C.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 |
D.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 )
A.a、b、c、d | B.a、c、d、b | C.b、c、a、d | D.b、d、c、d |
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由此可推测赤霉菌( )
A.能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
B.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
C.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发育 |
D.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特殊物质 |
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种子发芽 |
顶端优势 |
果实生长 |
器官脱落 |
插条生根 |
生长素 |
|
+ |
+ |
- |
+ |
赤霉素 |
+ |
+ |
+ |
- |
- |
细胞分裂素 |
+ |
- |
+ |
- |
|
脱落酸 |
- |
|
|
+ |
|
乙烯 |
|
|
- |
+ |
|
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
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涉及多种激素的作用
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