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年份 |
农村居民家 庭恩格尔系 数(%) |
农村居民国 内旅游人均 消费支出(元) |
国内旅游 收入(亿元) |
国内旅游收 入占GDP的 比重(%) |
2008 |
43.7 |
275.3 |
8749.3 |
2.8 |
2009 |
41.0 |
295.3 |
10 183.7 |
3.0 |
2010 |
41.1 |
306.0 |
12 579.8 |
3.1 |
2011 |
40.4 |
471.4 |
19 305.4 |
4.1 |
2012 |
39.3 |
491.0 |
22 706.2 |
4.4 |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二:2013年2月10日下午,广州市召开“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简称为“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广州市委书记在会上指出:“在这次作风专题调研中,基层有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大局意识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要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使宁波这座城市因激情焕发而更加生动精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富民”的途径。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工作原则的?
(3)政府加强治庸反腐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在500~1000元的占42.9%,2000元以上的占11.7%。他们的生活费主要靠父母给的占55.1%,靠自己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获得的占30.5%。他们的消费结构是:生活费占37.8%,服装和日常生活消费占23.8%,娱乐消费、上网消费占15.9%,学习消费占12.3%,恋爱消费占4.3%。在日常购物方面,大学生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
材料二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哪。
(2)联系实际,说明应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
)14分)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汽车市场消费量以30%的速度在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汽车产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开发-创新”的道路,通过市场换技术,消化、创新争市场的方法,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推动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国家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
材料二 作为社会道德的延伸,汽车道德观念体系尚未建立,人们在公共场合驾车不能很好地相处,交通摩擦随处可见,看似小事却能演化成刑事案件。汽车文明在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交通要立法,道路要拓宽,但重要的因素是人。如果民众不能提高交通道德修养,提高守法意识,再宽阔的马路,再健全的法律法规,都解不开城市交通拥堵的死结。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汽车消费量从2001年以来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的原因。)6分)
(2)请你为树立“汽车道德”提高公民素养提出合理建议,并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建议的依据。)8分)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发生的群体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群众浪费的原因不同,特别是一些普通百姓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
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通百姓为了面子大操大办,造成浪费”的错误之处。
材料二 2014年安徽的两会不仅延续了以往务实、高效的会风,更强调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勤俭节约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勤俭节约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自觉,是文明的体现,是进步的象征。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提高勤俭节约意识。
36年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材料一:安徽的改革是中国改革的缩影。因为小岗村农民的红手印,安徽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历史变革,被载入史册。而近10年,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安徽人更以其洋溢着改革创新精神的一个个“独特”现象,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说明安徽36年来不断深化改革的哲学依据。
材料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绝非一种威胁,而是世界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在泰国推介中国高铁,还是促进中越海上合作……各国不但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而且在政治交往中,也完全可以秉持最大耐心和信任寻求双赢的局面。“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的战略选择。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这一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材料三:投资与消费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但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GDP增速,近些年来消费率由62%下降到48%,投资率由35%上升到49%,投资率超过消费率1个百分点,208个经济体的比较,平均的投资率是22%。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民收入格局不断向国家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分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人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农村人口消费潜力释放不够;消费环境和消费权益保障不足等等。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强化了民生优先的导向,推出了“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 比如,在就业方面,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 500万人,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在收入分配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 600万套(户)。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水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列举的三大“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是怎样影响居民消费的?
(2)根据所学“影响消费水平”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共创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2013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
私人轿车保 有量(万辆) |
GDP (万亿元) |
人均收 入(元) |
汽车工业销售 产值/GDP(%) |
2004 |
600 |
16.0 |
6 179 |
5.62 |
2009 |
1 947 |
30.1 |
10 271 |
6.31 |
2011 |
3 443 |
39.8 |
14 394 |
7.54 |
2013 |
4 322 |
47.1 |
16 241 |
10.40 |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请(B)卷同学答此题: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我国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
材料三 2013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该地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
(1)指出材料一中图1与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与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我国重视消费对GDP贡献率的经济原因,并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何作用?
30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巨大进步,工业化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随之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环境污染“拐点”由专家研究变成了普通百姓的期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调动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
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在经历2013年雾霾天气之后,人们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我国经济产能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应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1)请你描述材料一中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道理,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对百姓期冀的“拐点”尽快到来所起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治理雾霾献计献策。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阶段,能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关键是改革。当前,国务院打出激活经济组合拳释放改革红利。
材料一
注: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53亿人,网络规模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 从全球范围看,宽带网络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众多国家纷纷将发展宽带网络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作为抢占新时期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国务院2013年8月17日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意味着“宽带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是稳增长与惠民生的“双核驱动”。
材料三 2013年上半年,商务部、上海市政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上报国务院审批。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等。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该方案草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授权决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相应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请你归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的出台程序是怎样的?并说明其程序的政治依据是什么?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群教”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指出:开展“群教”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开展“群教”活动?
材料二 在“群教”活动中,J市共产党员、政协委员唐某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撰写了2万多字的《农村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目前,J市农民消费存在诸多问题,如吃穿消费比重过高,消费构成不合理,仍处于生存型消费阶段;部分农民忽视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盲目、超前消费,重物质、轻精神消费现象严重;最根本的是农民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2)结合材料二,指出提高J市农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及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推进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解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状况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联系图1信息,简析近年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对,消费的影响。
(2)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公民和政府的共同参与。《政治生活》教材第一、二单元分别围绕公民和政府两大主体介绍了我国政治生活的相关情况。请梳理教材,列举我国公民(或人民)与政府关系的观点(四点即可)。
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我国当前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请阅读一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形象地刻画了中国人对酒的钟爱。但人们对饮酒的认识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古今中外曾多次出现以政府名义而进行的“禁酒”。古代酒禁,约有四类,第一,为强国而禁;第二,为节约谷物而禁;第三为专卖而禁;第四,因酗酒肇事而禁。
材料二 在反对“四风”的实践中,全国许多地方都出台了“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的规定。新的“禁酒令”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使得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应酬中解脱出来。同时,禁酒令的出台使得一些高端白酒销量下滑,价格大幅跳水,一些酒类产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
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新的“禁酒令”可能产生的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