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当代雷锋”郭明义,入党30年来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突出的业绩。1996年担任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他20年无偿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lO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特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郭明义践行雷锋精神的事迹,谈谈如何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人?
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收集到一组信息,并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无抵押无担保,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
安徽省通过创新“道德信贷”举措,建立健全激励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传递好人好报的正能量。道德信贷的最大特点是无担保、无抵押,靠个人道德诚信立本,让道德文明变成“真金白银”。道德信贷的重心在于精神与物质“两富”的结合,通过道德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引导人们树立“道德是一个人最大资本”的理念。道德信贷把道德品质纳入信贷范畴,让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名利双收,探索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
(1)结合第一组观点,分析“道德信贷”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评析“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观点的合理性。
第二组:“走基层”特别节目,倾听百姓心声
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国庆和2014年春节“走基层”特别节目中分别推出,“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和“家风是什么”的特别调查,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倾听百姓心声,寻找中国人“国”与“家”的精神支柱。
(2)如果你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请分别表达你的一个心声,并阐述其中蕴含的唯物论或认识论道理。
近期甘谷一中举办第二届“阳光体育月”活动,开展了多种运动项目比赛、书画展等一系列体育艺术活动。该艺术活动全面展现了各班学生的体育艺术风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凸现出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韵味,展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试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10分)
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大原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注:1.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2.至201 3年底,我国某地区城镇户籍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在35%左右。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二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城乡、区域整体差距明显,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3. 6: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20年内,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还将有3亿农民真正摆脱土地的束缚,获得真正的市民地位,在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城里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新增的城市人口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巨大,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很多人误认为城镇化就是盖洋房、建工厂,致使城市建设的文化价值被大大忽略;城市建筑缺乏文化传承与积淀,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已经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
材料四 “人的城镇化”是当今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整个进程强调“以人为本”。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的居家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身边的生活既充满幸福和快乐,也伴随着烦恼和忧愁,当我们遇到了下列事情时,又当何去何从?
(4)运用《政治生活》相关观点,完成下列表格。
设定主体 |
具体情境 |
具体做法 |
假如我是普通公民 |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新闻媒 体舆论监督制度等,行使监 督权,实行民主监督 |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
本小区由于交通配套设施不 合理,居民饱受出行难之苦, 有人向人大代表反映 |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
假如我是 ③ (请勿在此处答题) |
居民小区养犬人数日增,引发 养犬人和不养犬人的矛盾,存 在较大的治安隐患 |
主持调解居民矛盾;协助维 护社会治安;召集居民会 议,制定社区公约等 |
假如我是户籍民警 |
新生婴儿父母到派出所登记 户口未带齐相应证明 |
④(请勿在此处答题) |
(12分)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13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是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去年,某区政府致力于文化惠民,进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一般的文化活动场所不同,农村文化礼堂旨在围绕“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要求,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着力打造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以及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在着力筑起一座座精神家园过程中,该区政府有关部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专门成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学堂建设、礼堂建设、礼仪活动、长廊建设等工作。每个文化礼堂还配备一名管理员.专门负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及相关协调工作。此外,区政府还牵线搭桥,积极引导当地高校、文艺人才、青年团体等资源组建志愿者队伍,为文化礼堂活动开展提供服务。
(1)某区在着力筑起一座座精神家园过程中如何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2)某区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过程中怎样审慎行使手中的权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
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
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
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
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
取得成功的道理。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杭州市政府本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杭州,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为了我们共同的蓝天,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2013年10月27日,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的“无限极2013世界行走日”活动在杭州启动,近6000多人参加了全程约7公里的行走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
(3)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关知识,说明开展“无限极2013世界行走日”活动的意义?
材料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河北省、某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材料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3)根据材料二,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为我国依法治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评涛涛,微博汹涌,舆论喧嚣。这个舆论场的兴起,带来的是民意的张扬和表达的自由,也带来了舆情的混乱。有些事情,本来是有真相的,可调查者多了,反而没有真相了;有些事情,本来很清晰,可经微博这么一搅和,是非曲直变得非常模糊。
材料二: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资金、商品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的同时大量涌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渗入。中国人的思想活动空前活跃,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撞,从而使我国价值观出现从封闭到开放,一元向多样化互动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碰撞强烈地冲击着我们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动摇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基础。
(1)根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乱”。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2)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化冲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构建文化安全。
(3)没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种文化孰立不起来、强不起来。请你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 “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 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探索的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关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促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不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15年1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有利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如果学校组织同学撰写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请结合材料,拟定撰写文章的两点提纲。要求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探索的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关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促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不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15年1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有利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如果学校组织同学撰写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请结合材料,拟定撰写文章的两点提纲。要求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3年,中国文化逐渐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作为主宾国(注:在展会上由主办方确定以某一国家文化为主题进行宣传,这个国家即是主宾国。主宾国可以看成是第二个“东道主”。成为主宾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对国家形象的有效宣传。)参加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容•淡定•渐成熟】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2013年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1)请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从容、淡定、渐成熟”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二:【自醒•自信•在路上】
毋庸讳言,尽管中国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重要且影响深远,但当今部分国人传统文化修养不足,对文化传承仍现隔膜,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令人欣慰的是,国人对此问题已日渐重视,并开始重新审视。
(2)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材料三:【面对•应对•再出发】
中华文化有着独特魅力和感召力,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需走对路、走稳路。
(3)请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了“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后,某中学高三(1)班同学决定围绕“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这个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材料:
材料一 在日常的学习中,有一些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德、智、体全面发展,过分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
材料二 近年来,“考试作弊”、“给同学起外号”、“耻笑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乱扔垃圾”等现象在校园里有所抬头。
(1) 你认为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有何危害?
(2) 高三(1)班就“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向全校发出了倡议,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你准备如何去做?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