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于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材料二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山东“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面提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建设;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二,对山东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网络为我们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但是如何利用网络有效学习、提高自己,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化生活》以后应掌握的内容。
(3)请完成以下表格,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效
|
查看的网页内容 |
“文化生活”依据 |
例:人际交往 |
发现身边的文化名人 |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
学科知识 |
唐诗宋词优秀小说散文 |
|
文艺活动 |
|
优秀文化对人有积极影响 |
道德修养 |
模范人物、道德楷模 |
|
材料四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20年。这期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他说“祖国已经解放,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的品格成就了他的科学,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的“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4)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才智与品格的关系。
( 28 分)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徽信”中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话题1 发展绿色建筑享受低碳生活
安徽省政府下发 《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建绿色建筑l000万平方来以上,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提出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领城的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息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
(1)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安徽省政府是怎样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
话题2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安徽自古以来民风纯朴厚实,善良慈悲、克勤克俭的家风代代相传。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与使命。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
话题3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安徽省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2)请从“精神文明创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就青年学生 进一步传承良好家风提出合理化建议。( 12 分
(3)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话题 3 的认识。
2013年春节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再次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关系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于2012年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三: 2012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材料一 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天津市某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多万元,与22位津门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某区开展“平凡善举点燃灯火”活动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喜人。
(3)请结合实际,为你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两条宣传语。
材料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 900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同时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出游……
然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能源消耗剧增、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加剧……与此同时,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也没有与时俱进,“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足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堵车”(只要有车占用非机动车道或者对侧车道朝前挤,立马就会有更多的车辆跟过来)等“中国式陋习”更是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交通文明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点。
为此,一些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如:限制大排量汽车的购买、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通过汽车牌照竞拍等方式限制汽车上牌、通过单双号限制汽车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给予罚款……国务院更是把2012年12月2日正式批准为“全国交通安全日”,把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确定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开展深度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谴责交通违法行为、人人践行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确保大家安全文明出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面对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我国一些地方为何还要出台限制性措施?(6分)
(2) 围绕克服“中国式陋习”、提升交通文明素养,从《政治生活》与《生活文化》角度各提两条建议。(8分)
(3) 为响应国家号召,某校学生决定参与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下列两种方案:
方案A:在学校和所在社区出一期黑板报,宣传交通法规。
方案B:做交通文明劝导员,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你选择________方案(填“A”或“B”),并请你写出所选方案的哲学依据。(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但是仍有较多领导干部对公共场所“禁烟”熟视无睹,在公务接待中,香烟也赫然在列,公务活动中“吞云吐雾”,不管场合,确实有伤公务人员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材料二 习近平在2014年1月20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他强调,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四风”,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实际,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到实处,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烟民如何在公共场所做到自觉“禁烟”。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去分析,我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些年来,由于重视不够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有些文艺作品和演出脱离生活实际,有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腐朽和错误思想滋生等等。
材料二 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
材料三 针对农村存在的“小农意识”“唯利是图”和“诚信不良”等落后的农民思想状况,某村村支部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建设和谐农村文化”活动,把农民思想道德作为主攻方向,树立以“礼、诚、和、仁”为目标的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风尚。
(1)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假如你是该村的成员,就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谈谈你准备如何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网络购物成为拉动内需、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动力。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网络购物也出现诸多问题,退款问题、网络售假、虚假促销、网络诈骗、质量问题、退换货物、订单取消、发货迟缓、账户被盗、售后服务成为2014年十大网络购特热点投诉问题。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蓝测结果显示:网购商品正品率不足六成。
2014年“双11”前夕,国家工商总局约谈10家电商企业,要求高度重视并纠正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的审查处置不力、消费者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网络经营数据过度封闭和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2014年12月,电子商务法起草组己完成研究报告,并形成立法大纲,预计2015年年底,将有望完成电子商务法草案。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分析怎样打造消费者放心的电子商务。
(2)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有自身固有的弱点,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请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就电子商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材料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河北省、某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材料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3)根据材料二,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为我国依法治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评涛涛,微博汹涌,舆论喧嚣。这个舆论场的兴起,带来的是民意的张扬和表达的自由,也带来了舆情的混乱。有些事情,本来是有真相的,可调查者多了,反而没有真相了;有些事情,本来很清晰,可经微博这么一搅和,是非曲直变得非常模糊。
材料二: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资金、商品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的同时大量涌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随之渗入。中国人的思想活动空前活跃,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撞,从而使我国价值观出现从封闭到开放,一元向多样化互动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冲突。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碰撞强烈地冲击着我们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动摇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基础。
(1)根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乱”。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2)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化冲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构建文化安全。
(3)没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种文化孰立不起来、强不起来。请你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 “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 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探索的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关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促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不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15年1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有利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如果学校组织同学撰写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请结合材料,拟定撰写文章的两点提纲。要求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探索的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关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促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不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15年1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有利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如果学校组织同学撰写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请结合材料,拟定撰写文章的两点提纲。要求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3年,中国文化逐渐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作为主宾国(注:在展会上由主办方确定以某一国家文化为主题进行宣传,这个国家即是主宾国。主宾国可以看成是第二个“东道主”。成为主宾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对国家形象的有效宣传。)参加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容•淡定•渐成熟】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2013年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1)请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从容、淡定、渐成熟”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二:【自醒•自信•在路上】
毋庸讳言,尽管中国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重要且影响深远,但当今部分国人传统文化修养不足,对文化传承仍现隔膜,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令人欣慰的是,国人对此问题已日渐重视,并开始重新审视。
(2)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材料三:【面对•应对•再出发】
中华文化有着独特魅力和感召力,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需走对路、走稳路。
(3)请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向世界传递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了“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后,某中学高三(1)班同学决定围绕“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这个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材料:
材料一 在日常的学习中,有一些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德、智、体全面发展,过分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
材料二 近年来,“考试作弊”、“给同学起外号”、“耻笑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乱扔垃圾”等现象在校园里有所抬头。
(1) 你认为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有何危害?
(2) 高三(1)班就“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向全校发出了倡议,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你准备如何去做?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