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高中政治

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许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数间民居、一弯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者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必须按照传统的内涵理解 B.始终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
C.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D.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集结号”,绘制出了一幅宏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蓝图。某校高三同学“农村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关注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组:热议城镇化建设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照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议。
第三组:认识基层民主协商:农村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机制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客。
(1)请结合第一组同学的分析,阅读表格左边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

粮食生产状况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2)有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保护好传统民居。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3)请结合第三组同学的分析,并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鲜明主题。
材料一

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身穿红色的花棉袄,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个名叫“梦娃”的小女孩的身影。作品形象来自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林钢多年前他在河北的一次采风,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传统文化,贴近百姓生活,传达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创作团队以“梦娃”形象为依托,突出“中国梦”价值观的主题并配诗,再用童谣演唱形式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最终形成了公益广告的整体模样。
材料二:现在,“梦娃”动画视频、3D版的“梦娃”等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多终端载体广泛传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认为泥人张的彩塑形象系列公益广告有根基、有血脉,泥人张等艺术家们都是在用心做作品,作品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原创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多终端载体对文艺创作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保留仍具时代价值的内容和补充、增加新的内容的合理性。
(3)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着道德的两难抉择,请结合你的中学生活实践和体验,就如何践行《中小学生守则》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脸,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另辟蹊径,创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用饭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提取青蒿素后.她带头试服,携药至病区现场脸证治疗效果,全球近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医药走出国门并不容易:那些无法用仪器检验的气、经络、穴位等传统中医理念“说不清、过不明、听不懂,让信奉现代西医的人心存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理论;“一抓一大把,一烧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中药汤药服用不方便,让患者难以下咽。中医药标本录治,但更注重治本.在临床治疗中很多方面治标的效果不及西医显著。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传统中医药只有彻底打破传统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发展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怎样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这归功于中西(西城)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了芝麻、葡萄、 黄瓜、菠菜等蔬菜,还传入了一些烹调方法。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求辞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文化发展要注意(   )
①文化的创新性   ②文化的传承性    ③文化的独立性   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核心理念,既贯穿于我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也显现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下列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①为人处世要善于明哲保身           
②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自古就有吃狗肉的遗俗,但因存在大量虐狗杀狗现象,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乃至抵制。后来该地顺从民意,叫停举办了多年的狗肉节,转而挖掘极富当地特色的戏曲文化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这种转变说明(  )
①人民是文化的享用者,文化建设要关注群众需求
②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③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理性继承,革故鼎新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影响深远持久、潜移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试题